[发明专利]一种厌氧生物降解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4147.1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0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勋吉;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18;B32B27/06;B29D7/01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干桂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降解 bopp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厌氧生物降解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薄膜技术领域,所述BOPP薄膜依序由上表层、芯层、下表层构成,所述上表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抗粘连母料2~4wt%,厌氧生物降解剂0.5~1.5wt%,均聚聚丙烯94.5~97.5wt%;所述芯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厌氧生物降解剂0.5~1.5wt%,均聚聚丙烯95.5~98.5wt%,抗静电剂1~3wt%;所述下表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均聚聚丙烯98.5~99.5wt%,厌氧生物降解剂0.5~1.5wt%;其中,所述厌氧生物降解剂是由高级脂肪酸、植物纤维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均聚聚丙烯熔融共混挤出制得的。本发明制备的BOPP薄膜具有拉伸强度好、透明度高,在富含厌氧生物的环境下,可完全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有机质,环保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生物降解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全世界都开始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问题,如塑料污染等。塑料污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塑料在被粉碎、掩埋时,微塑粒和塑料中的添加剂会渗透进入土壤,通过各种自然循环,通过饮水、食物等方式接触到人类身体,很可能导致癌症、免疫力损伤或其他疾病。
目前市场上常用降解塑料薄膜有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氧化降解以及其他方式的降解塑料。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最终只能将塑料薄膜分解成碎片,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生物降解。聚乳酸生物降解塑料,在高温下加工容易发生热降解,薄膜强度降低,且聚乳酸的原料与加工成本高。氧化降解在有氧环境下发生降解,但添加剂为金属盐会污染土壤,且生产过程中废料无法回收。厌氧生物降解型薄膜是由自然界存在的厌氧微生物通过水解、发酵、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阶段,在厌氧环境下最终将塑料薄膜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有机质,然而现有厌氧生物降解薄膜存在降解速率低、降解不完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厌氧生物降解BOPP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薄膜具有拉伸强度好、透明度高,在富含厌氧生物的环境下,可完全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甲烷和有机质,环保安全可靠。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厌氧生物降解BOPP薄膜,依序由上表层、芯层、下表层构成,所述上表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抗粘连母料2~4wt%,厌氧生物降解剂0.5~1.5wt%,均聚聚丙烯94.5~97.5wt%;
所述芯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厌氧生物降解剂0.5~1.5wt%,均聚聚丙烯95.5~98.5wt%,抗静电剂1~3wt%;
所述下表层是由以下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均聚聚丙烯98.5~99.5wt%,厌氧生物降解剂0.5~1.5wt%;
其中,所述厌氧生物降解剂是由高级脂肪酸、植物纤维素、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均聚聚丙烯熔融共混挤出制得的。
优选地,所述厌氧生物降解剂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经熔融共混挤出制得的:高级脂肪酸60wt%、植物纤维素34wt%、过氧化氢酶3wt%、超氧化物歧化酶3wt%。
优选地,所述抗粘连母料是由均聚聚丙烯和二氧化钛共挤制得的;其中,二氧化钛粒径为2~5μm。
优选地,所述抗静电剂的有效成分为N,N-二(2-羟基乙基)十八胺。
优选地,所述均聚聚丙烯的等规度为96~97%、熔融指数在230℃/2.16kg条件下为2~4g/10min。
优选地,所述上表层、芯层、下表层的厚度分别为2~4μm、10~55μm、1μm。
本发明还提出了上述厌氧生物降解BOPP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风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41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