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筒形件的内筋填充装置、填充能力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73216.7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0 |
发明(设计)人: | 于忠奇;冉津宁;赵亦希;孟烨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2/16 | 分类号: | B21D22/16;B21D51/10;B21C51/00;G06F1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筒形件 填充 装置 能力 评价 方法 | ||
1.一种金属筒形件的内筋填充能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金属筒形件的内筋填充装置对内筋填充能力进行评价,所述金属筒形件的内筋填充装置包括:金属芯模(1)、筒坯(2)、旋轮(3)、螺栓(4)、夹紧环(5)和基座(6);
所述金属芯模(1)紧固于旋压机上;
所述筒坯(2)套装在金属芯模(1)上;
所述旋轮(3)安装在筒坯(2)外表面上,对应金属芯模(1)的筋槽位置;
所述夹紧环(5)通过螺栓(4)与筒坯(2)预紧固定;
所述基座(6)通过螺栓(4)与旋压机的机床主轴连接;
所述旋轮(3)的数量为3个,且沿筒坯(2)周向等距分布;
采用反向强力旋压方式,旋轮(3)的运动轨迹为初始与筒坯(2)接触点到筒坯(2)旋压破裂时的接触点,所述旋轮(3)与筒坯(2)的倾斜角范围为2°~4°;
所述金属筒形件的内筋填充能力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外径为D的金属芯模(1)上加工出内筋截面宽度为、截面高度为的筋槽,宽度大于截面高度;
步骤S2:取内径为D的筒形件作为筒坯(2);
步骤S3:将金属芯模(1)紧固于旋压机上,并将筒坯(2)套装到金属芯模(1)上,使用三旋轮(3)工艺对筒坯(2)进行反向旋压,直至筒坯(2)发生破裂为止;
步骤S4:将旋压后的带筋金属筒形件取出,沿轴线方向进行半剖,然后使用三坐标扫描仪器对半剖零件内、外表面进行扫描,获得旋压后带筋金属筒形件云图数据;
步骤S5:将得到的旋压后带筋金属筒形件云图数据进行几何重构处理,得到带内筋筒体的内筋截面宽度与内筋填充极限高度的图形,并根据重构后的图形对内筋填充能力进行评价;
所述筋槽具有肩部圆角和拔模角度,相同内筋截面宽度的筋槽对称分布,相邻筋槽的内筋截面宽度不相同,用以测量单道次旋压中不同内筋截面宽度条件下的内筋填充能力;
扫描云图数据包括所有旋轮(3)在内、外表面的运动轨迹;
从几何重构后的图形中提取参数,对外表面凹陷度进行评价,表达式为:
其中:为筒形件外壁凹陷的曲率半径、为无筋区域的外表面曲率半径,外表面凹陷度越低,表明内筋填充能力越好;
计算引入凹陷度的在濒临断裂位置的内筋填充高度,作为内筋填充极限高度和筋高成形的评价指标,表达式为:
其中:为内筋位置左侧壁板厚、为筒形件外壁的高度、为内筋位置右侧壁板厚、为无筋区域的外表面曲率半径,引入凹陷度的在濒临断裂位置的内筋填充高度越高,表明内筋填充能力越好;
计算内筋截面饱满度,作为内筋填充能力评价指标,表达式为:
其中:为内筋横截面积、S为理论横截面积,内筋截面饱满度越大,表明内筋填充能力越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321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目标识别的带电作业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凌云白毫绿茶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