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蝗虫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9216.X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呈雄;李慧;周继慧;陈莲;刘朝霞;邹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76 | 分类号: | C07D311/76;C07C49/683;C07C45/80;A61P7/02;C12N1/14;C12P17/06;C12P7/2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蝗虫 真菌 次级 代谢 产物 及其 提取 方法 应用 | ||
蝗虫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蝗虫内生真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蝗虫内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来源的2个化合物及其提取方法和抗血小板聚集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栓形成是由于血管或心脏内流动的血液变为固态。血栓会导致血流阻塞,引发心肌梗死或者中风等血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Olas B.Biochemistry ofblood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the beneficial role of plant oils incardiovascular diseases.Adv Clin Chem, 2020,95:219-243.];血小板是一种无核细胞,来自于骨髓巨核细胞,它的黏附、聚集、释放对于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影响血小板的黏附、聚集等过程也是抗血栓药物研发的主流靶点[Masoud HMM,Helmy MS,Darwish DA,et al.Apyrase with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activity from thenymph of the camel tick Hyalomma dromedarii.Exp Appl Acarol, 2020,80(3):349-361.武燕,李敏,蔺洪翔,等.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3):2865-2869.邢峻豪,杨凌云,李清,等.抗血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药学进展,2014,38(3):174-184.]。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化学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朱晋坤,毛华,尹扬光,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体外血小板黏附内皮细胞基质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283-287]。但这些药物往往存在着作用机制单一、不良反应较大的缺点,难以被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所接受。故筛选安全有效的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萜类化合物对于抗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作用效果[彭智祥,李雪,王亚敏,等.天然产物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9,36(12):1133- 1144.],现有植物来源的天然有效萜类化合物来源有限,但是通过代谢调控使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多样性和新颖性充分表达,为筛选具备良好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提供了丰富的先导化合物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株蝗虫内生真菌中2个新颖化合物,提供其制备方法及应用。2个化合物具备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本发明报道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科学合理,能够得到理化性质稳定、纯度较高的该类化合物,并具备一定的开发价值。
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目前未见有文献报道,活性测定试验表明其中2个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同一浓度下,一个化合物的抑制率为15.91±0.12%,优于阳性药阿司匹林(抑制率14.73±0.52%),另一个化合物也表现出一定的抗聚集效果。
所述的蝗虫内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来源的萜类化合物,所述2个化合物的结构如下所示:
所述的蝗虫内生真菌Paraconiothyrium brasiliense来源的萜类化合物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中的药物上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92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