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条形绿茶智能化杀青装置及连续自动化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9212.3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4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施江;董春旺;汤哲;彭群华;周建勇;胡剑;蔺志远;吕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沙湘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浮梁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条形 绿茶 智能化 杀青 装置 连续 自动化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条形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形绿茶智能化杀青装置及连续自动化加工工艺,包括依次设置的流量控制装置和杀青机构,流量控制装置和杀青机构均安装有水分检测机构,杀青机构包括安装架、滚筒、动力源、加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滚筒安装在安装架上,滚筒的一端和流量控制装置连通,动力源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与滚筒传动连接,加热模块与滚筒连通,控制模块安装在安装架上,控制模块与加热模块以及动力源电连接。本发明使条形绿茶在杀青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判断茶青的杀青程度,能够自主判断茶青的杀青完成度,并根据杀青完成度自主进行反馈调节、优化绿茶的杀青工艺参数,从而做到不需要人工判断,满足绿茶的连续智能化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条形绿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条形绿茶智能化杀青装置及连续自动化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扶持力度的大环境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动。绿茶在我国茶叶生产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约占总产量70%;其中芽形绿茶是绿茶中的重要品种,虽然芽形绿茶产量大,分布地域广,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茶叶加工行业仍处于落后阶段,总体上还处在半手工、半机械化的低水平,芽形绿茶作为绿茶主要品种也存在主要加工设备不配套,加工设备选材不当,缺乏连续化设计和自动化控制手段,缺乏清洁加工配套设施,工艺设计不合理,加工效率低,管理粗放,加工产品质量难以控制,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等问题。
杀青是绿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通过高温热作用迅速钝化酶活性,固定叶内生化成分,保持绿叶、清汤;同时在高温作业下茶在制品的香气化合物发生剧烈转化反应,呈香类型发生转变,低沸点呈青草味的青叶醇、青叶醛等物质大量挥发,高沸点香气物质逐渐呈现,新型呈香化合物逐渐形成,其中杀青温度是影响绿茶风味特色和整体品质的关键参数。然而目前茶叶加工杀青环节主要靠所谓的“看茶做茶”,通过人工判断杀青茶叶的完成度调节优化杀青工艺参数,无法满足现代工业连续生产的需求,也无法达到连续智能化加工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条形绿茶智能化杀青装置及连续自动化加工工艺,使条形绿茶在杀青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判断茶青的杀青程度,能够自主判断茶青的杀青完成度,并根据杀青完成度自主进行反馈调节、优化绿茶的杀青工艺参数,从而做到不需要人工判断,满足绿茶的连续智能化加工。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条形绿茶智能化杀青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流量控制装置和杀青机构,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和杀青机构均安装有水分检测机构,所述杀青机构包括安装架、滚筒、动力源、加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滚筒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滚筒的一端和流量控制装置连通,所述动力源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与滚筒传动连接,所述加热模块与滚筒连通,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安装架上,所述控制模块与加热模块以及动力源电连接。
通过设置流量控制装置、水分检测机构和杀青机构,使杀青机构在杀青时,能够根据预先设定的工艺参数开始对第一批进入杀青机构的茶叶杀青,在第一批茶叶的杀青完成后,经过水分检测机构对第一批完成杀青的茶叶进行检测,检测后的数据进入控制模块,经过控制模块的分析、判断绿茶的杀青完成度,当杀青度不符合要求或在要求内还能调整时,通过控制器调整流量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绿茶分批投料,对每一批投料的流量进行计算,并动态调节下一次投料的速度,保证杀青投料流量的动态稳定,并将绿茶的投料量反馈反馈给控制模块,使控制模块调整杀青机构中的动力源,调整滚筒的转速,以及调整加热模块,更加精准的控制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时间,从而使第二批茶叶在滚筒的出口,经过水分检测机构的检测,达到调整后的茶叶杀青度,使绿茶的杀青不需要人工判断,自主完成绿茶的杀青工艺参数,从而使绿茶能够智能化连续加工。
进一步,所述加热模块包括预混燃烧的金属纤维燃烧装置和送风装置,所述预混燃烧的金属纤维燃烧装置安装在滚筒的下方,并与滚筒连通,所述送风装置安装在预混燃烧的金属纤维燃烧装置上。通过预混燃烧的金属纤维燃烧装置和送风装置的设置,使加热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实现清洁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沙湘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浮梁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沙湘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浮梁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