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9075.3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9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沈钰杰;王健;李龙;李思远;侯芊荷;陈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6/00 | 分类号: | F16F6/00;F16H37/12;F16H25/20;H02K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摆线 减速器 惯质馈能 装置 | ||
1.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吊耳(1),电机缸筒(2),绕组(3),动子磁极(4),旋转电机中心转子(10),旋转电机定子(11),旋转电机转子轴(12),外壳体(13),下吊耳(14),旋转电机壳体(16),输入轴(17),摆线钢球减速器(18),飞轮(19),输出轴(20),丝杠(22),直线电机动子磁轭(24),直线电机定子(25),电机工作腔(26),动子轴(27);
所述上吊耳(1)与电机缸筒(2)焊接为一体,电机缸筒(2)的内侧壁沿径向呈圆形矩阵固定有直线电机定子(25),直线电机定子(25)内均布有绕组(3),动子磁极(4)与直线电机动子磁轭(24)均固定在动子轴(27)上,动子轴(27)从电机工作腔(26)伸出与丝杠(22)焊接连成一体,所述丝杠(22)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输出轴(20)焊接连成一体,旋转电机动子轴(12)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输入轴(17)焊接连成一体;所述飞轮(19)为均质回转体,飞轮(19)上设有中心孔,摆线钢球减速器的输入轴(17)穿过中心孔与飞轮(19)同轴固定连接,可同轴旋转;
所述外壳体(13)内部设有旋转电机壳体(16),旋转电机壳体(16)固定在外壳体(13)内壁上,所述旋转电机壳体(16)内部设有旋转电机转子轴(12),旋转电机转子轴(12)周围设有旋转电机转子(10),且旋转电机中心转子(10)固定在旋转电机转子轴(12)上,旋转电机定子(11)固定在旋转电机壳体(16)上;
所述动子轴(27)可在电机工作腔(26)内做径向直线往复运动,旋转电机转子轴(12)与固结的旋转电机中心转子(10)可在旋转电机壳体(16)内做旋转运动,下吊耳(14)与外壳体(13)焊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22)与丝杠螺母(5)相啮合,丝杠螺母(5)经由丝杠螺母安装螺栓(6)固定在电机缸筒(2)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法兰安装螺栓(7),所述法兰安装螺栓(7)将端盖(8)固定安装在丝杠(22)延伸出外壳体(13)的上端,所述端盖(8)内部安装有角接触球轴承(21),轴承内环与丝杠(22)相配合连接,可共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电机上端盖轴承(9)和旋转电机下端盖轴承(15),所述旋转电机上端盖轴承(9)和旋转电机下端盖轴承(15)分别与旋转电机转子轴(12)相配合安装于旋转电机壳体(16)的上端与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缸筒(2)和旋转电机壳体(16)之间固定安装有防尘罩(23),所述丝杠螺母(5)和丝杠(22)均位于所述防尘罩(23)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吊耳(1)与隔振系统上端点相铰接,下吊耳(14)与隔振系统下端点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处于馈能状态时,利用上吊耳(1),下吊耳(14)之间的相对运动使直线电机和旋转电机均处于发电状态,产生的端电压可以通过外端能量回收电路相连接,对系统的振动能量进行回收,用于其他控制系统的能量输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线钢球减速器(18)输出轴作为输入端,输入轴作为输出端,运动过程是一个增速的过程,所述摆线钢球减速器的减速比i为:
式中,w0为输出轴的转速,we为输入轴的转速,Z1为外摆线中心盘波数、Z2为内摆线偏心盘波数,Z3为外摆线偏心盘波数,Z4为内摆线输出盘波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摆线钢球减速器的惯质馈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馈能装置产生的输出功率P为:
式中,P1为旋转电机产生的输出功率,P2为直线电机产生的输出功率,Ke为旋转电机的电动势系数,v为上吊耳和下吊耳之间的相对速度,p为丝杠的导程,Z1为外摆线中心盘波数、Z2为内摆线偏心盘波数,Z3为外摆线偏心盘波数,Z4为内摆线输出盘波数,R1为旋转电机外端回收电路电阻,r1为旋转电机内阻,R2为直线电机外端回收电路电阻,r2为直线电机内阻,Ka为直线电机的电动势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0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