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9045.2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1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剑桥;赵新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袁瑞霞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敏捷 转弯 复合 控制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通过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能够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消除抖振。本发明考虑绕弹体一圈脉冲发动机的组合模型,建立了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相比直接力只能取到最大值和零的直接力模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有更多可选择的直接力大小,来适应敏捷转弯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不同跟踪误差,提高了控制精度,相比将直接力看作连续力的直接力模型,更贴近实际。本发明所提出的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导弹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使得抖振被抑制。相比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考虑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的二阶滑模控制方法使得抖振被抑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敏捷转弯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气动舵的舵面控制力不足以控制导弹的姿态,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是导弹敏捷转弯段普遍采用的方式,敏捷转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导弹头部或尾部远离导弹质心处安装脉冲发动机,产生直接力控制力矩,与气动舵产生的控制力矩一起快速改变导弹的姿态。现有的方案是使用传统的滑模控制方法,将气动舵作为等效控制,将直接力作为切换控制。
但是,现有直接力模型过于简单。现有的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律中,处理直接力模型一般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将直接力作为开关函数,即直接力只能取到最大值和零,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直接力模型过于简单,且容易造成抖振,另一种方法是将直接力作为连续力,但是直接力的产生机构是小型脉冲发动机,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太贴近实际,第三种是使用纵向平面的脉冲发动机,产生的总的直接力为俯仰平面上单个脉冲发动机的直接力乘以所需要的脉冲发动机的个数,其直接力模型比第一种复杂,但是其只考虑俯仰平面的脉冲发动机,未考虑绕弹体一圈脉冲发动机的组合模型,使得其依然会产生大的振荡。
现有复合控制律或是未考虑抖振的抑制,或是采用将直接力看作连续力的方法来抑制抖振,后者的直接力模型不符合实际,或者说在实际中难以实现。抖振是极具危害性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和应用,通过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能够采用合理可行的方法消除抖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飞行器敏捷转弯复合控制方法,针对飞行器俯仰平面的敏捷转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
其中,脉冲发动机成对使用;每一对发动机关于所述俯仰平面对称,脉冲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力的合力在所述俯仰平面上;将需要的直接力大小等效成单个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常值直接力乘以所需的虚拟脉冲发动机的个数;使飞行器一圈脉冲发动机组合产生的合力等效成俯仰平面上的虚拟脉冲发动机产生的合力;
步骤2,利用所述组合离散直接力模型,建立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小攻角模型和大攻角模型,建立复合控制模型;
步骤4,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确定复合控制模型待设计参数的值;
步骤5,进行敏捷转弯复合控制率的性能检验,如果复合控制模型的性能满足要求,则完成复合控制模型的建立,否则返回步骤4调整所述待设计参数的值,并重新进行性能检验,直至满足要求,完成复合控制模型的建立。
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小攻角模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90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CU重症监护室护理用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红外隐身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