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1792.1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9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学武;王艳娟;王勇;刘记;王振强;张帅;赵严强;陆小华;刘开松;刘春生;叶春蕊;丁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车辆段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31/14;G01R27/02;G01R27/26;G01R29/18;G01R31/00;G01R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赵秀斌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客车 连接 线缆 控制 电路板 试验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动力线缆到微电阻测量电路,第一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继电器组;第二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待测试的通讯线缆,第二测量电路包括N个第三继电器组;其中,N为通讯线缆的芯线最大数量;第一继电器组包括10个甲继电器组合;第二继电器组包括10个乙继电器组合;第三继电器组包括一个常开继电器组和一个常闭继电器组。能够进行不同种类客车的车端连接线缆同步配套测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信号的采集电路容易发生的线路打火或线路过载导致损伤试验台的电子元器件问题,使用方便,2人即可完成以往9人的工作量,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车连接线缆的测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客车不断提升的DC600V供电功率需求,以及对于实现车辆动力、走行、控制信息传输的海量信息数据需求,现场对客车的车端连接线的检修硬件设备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其中因车端连接线插头与车端连接线座插孔间的接触电阻问题,导致的线缆过热、虚接问题,使得现场不得不将作业方式改进为检修的车端连接线原车原走,即不同类型的车端连接线必须检修测试同步完成,同步装回原车辆位置。
在现有技术领域,对线缆的检修通畅采用单一功能独立设置工位的流水线模式,对不同技术需求的线缆分别设置不同流水线的方式解决此类技术问题。试验台连接原理如图1所示,计算机连接试验台及电路板,试验台的电路板设有绝缘、相序测量电路,电阻、相序测量电路,微电阻测量电路。其中,绝缘、相序测量电路分别连接待测DC600V动力线缆、待测DC110V控制线缆和微电阻测量电路;电阻、相序测量电路回路连接待测67芯通讯线缆,电阻、相序测量电路还回路连接待测41芯重联线缆。
显而易见,上述设备制造及生产组织方式仅限于新造线缆的检修、测试工作,而对于已经走行若干百万公里后的铁路机车、客车线缆而言,已经充分磨合后的线缆插头、插孔在规程中不允许随意更换,以线缆插头与插座间接触电阻超标而发生线缆过热、虚接问题。即线缆需配套检修、实验后装回原车原位置。因此不适用现有技术的对线缆的检修通畅采用单一功能独立设置工位的流水线模式。
而且,采用现有高压绝缘电阻测量技术,因承载高压信号电缆、接触器触电承受了较高电压,在测量数值较小时例如小于10MΩ时将产生电火花,以及因电流过大会对直流电子升压设备造成损坏,因此,现场对线缆的绝缘电阻测试设计均不包含相序测试过程,相序测试采用外加低压相序电路进行测试,因此测试效率很低。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和试验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提供简化的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减少人工、提升测试效率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测试客车连接线缆的控制电路板,设有第一测量电路、第二测量电路和微电阻测量电路,
所述第一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动力线缆到所述微电阻测量电路,所述动力线缆包括DC600V动力线缆和DC110V动力线缆,所述第一测量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组和第二继电器组;
所述第二测量电路用于连接待测试的通讯线缆,所述通讯线缆包括67芯通讯线缆和41芯重联线缆,所述第二测量电路包括N个第三继电器组;
其中,
N为所述通讯线缆的芯线最大数量;
所述第一继电器组包括10个甲继电器组合;
所述第二继电器组包括10个乙继电器组合;
所述第三继电器组包括一个常开继电器组和一个常闭继电器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量电路为绝缘、相序测量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车辆段,未经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车辆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