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1498.0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魏梅;孙冬梅;朱德全;程学仁;陈向东;刘艳梅;李素梅;毕晓黎;鲁云;彭致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8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李素兰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桃核 承气汤 物质 基准 建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其包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桃仁、大黄、肉桂、甘草进行鉴别,采用理化鉴别法对芒硝进行鉴别;构建特征图谱对桃核承气汤中的成分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桃核承气汤中的D‑苦杏仁苷含量、总蒽醌含量、游离蒽醌含量、肉桂酸含量、桂皮醛含量、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结合蒽醌含量;其中,结合蒽醌含量=总蒽醌含量‑游离蒽醌含量。本发明中的方法可为桃核承气汤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基础,有效保证桃核承气汤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质量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桃核承气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桃核承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局限于太阳蓄血证的少腹胀满疼痛,大便色黑,小便自利,谵语发狂等症状,也广泛运用于脑外伤后遗症,妇科的痛经、闭经,以及肾系病证的癃闭,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增生导致的癃闭等。桃核承气汤目前在国内尚未开发成为中成药,但在日本已被开发为汉方制剂供临床广泛使用,作为汉方药在药店销售排名前列,该方在我国具有很强的开发价值。
目前,对桃核承气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学的研究方面,对其汤剂的物质基础、提取工艺、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较少,缺少系统性。且对于如何衡量大生产制剂与传统汤剂质量的一致性也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可为桃核承气汤大生产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基础,保证桃核承气汤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桃核承气汤物质基准的建立方法,所述桃核承气汤由以下组分组成:桃仁、大黄、肉桂、甘草和芒硝;所述建立方法包括:
(1)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桃仁、大黄、肉桂、甘草进行鉴别,采用理化鉴别法对芒硝进行鉴别;
(2)构建特征图谱对桃核承气汤中的成分进行鉴别;
(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桃核承气汤中的D-苦杏仁苷含量、总蒽醌含量、游离蒽醌含量、肉桂酸含量、桂皮醛含量、甘草酸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结合蒽醌含量;其中,结合蒽醌含量=总蒽醌含量-游离蒽醌含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桃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
(1)取桃核承气汤制剂,加乙醚提取后,用三氯甲烷溶解,即得桃仁薄层供试品溶液;
(2)取桃仁对照药材,加乙醚提取后,用三氯甲烷溶解,即得桃仁薄层对照药材溶液;
(3)分别吸取桃仁薄层供试品溶液、桃仁薄层对照药材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后喷以硫酸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桃仁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
(1)取桃核承气汤制剂0.2~1g,加30~50mL乙醚,加热回流提取1~2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2mL溶解,即得桃仁薄层供试品溶液;
(2)取桃仁对照药材1~2g,加水100~200mL,加热煮沸30~6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5~30mL,用乙醚振摇提取1~3次,每次15~3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2mL使溶解,即得桃仁薄层对照药材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4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