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0853.2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9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杨英杰;张凯旭;鹿瑶;张峰;杨敏莉;郭笑欢;张海澄;贾贝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7C5/36 | 分类号: | B07C5/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李全旺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物 分选 自动 剔除 装置 | ||
1.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包括驱动机构(200)、动力输出机构(300)、执行机构(400)和拨杆选择机构(5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机构(400)包括从动轴(401)和从动齿轮组(402),从动齿轮组(402)套接于从动轴(401)并仅能沿从动轴(401)的轴向移动;
拨杆选择机构(500)位于执行机构(400)的垂直正下方,包括拨叉(501)和往复丝杠(502),往复丝杠(502)上开有往复导槽,拨叉(501)的一端置于所述往复导槽中,另一端置于从动齿轮组(402)中间,在往复丝杠(502)的转动下,通过拨叉(501)带动从动齿轮组(402)沿从动轴(401)的轴向左右移动;
所述执行机构(400)还包括套接于从动轴(401)的拨杆支座(403)和拨杆(404),通过从动齿轮组(402)沿从动轴(401)的轴向移动,从而与拨杆支座(403)和拨杆(404)形成配合;
所述驱动机构(200)置于动力输出机构(300)正中,用于在从动齿轮组(402)与拨杆支座(403)和拨杆(404)形成配合后,带动动力输出机构(300)转动,从而带动从动齿轮组(402)反向转动,进而带动拨杆支座(403)和拨杆(404)上下拨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400)的从动轴(40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台,且从动齿轮组(402)内部开设有与第一凸台数量相等、形状相同的第一凹槽,从动齿轮组(402)通过第一凹槽与从动轴(40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动齿轮组(402)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凸台,拨杆支座(403)连接于从动轴(401)的部分开有与第二凸台数量相等、形状相同的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与第二凸台配合,当拨叉(501)位于往复丝杠(502)的极限位置时,从动齿轮组(402)恰好与拨杆支座(403)配合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为弧形,以便于从动齿轮组(402)与拨杆支座(403)进行配合,减少摩擦与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凸台为正方形以保证从动轴(401)与从动齿轮组(402)之间不发生轴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拨杆支座(403)与从动轴(401)为过盈配合,使得在动力输出机构(300)未接入时,所述执行机构(400)的拨杆支座(403)不会轴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选择机构(500)还包括舵机(503)和联轴器(504),舵机(503)通过联轴器(504)与往复丝杠(502)连接,在舵机(503)的带动下,往复丝杠(502)进行顺逆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出机构(300)包括驱动轴(301)、主动齿轮(302)、弹簧卡扣(303)和键(304),其中驱动轴(301)与主动齿轮(302)分别开有键槽,主动齿轮(302)通过键(304)固定于驱动轴(301)上,以防止齿轮绕轴转动;弹簧卡扣(303)套接于驱动轴(301)上并压紧主动齿轮(302),以防止主动齿轮(302)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00)包括音圈电机(201)、音圈电机支架(202)、转动杆(203)和锁紧螺钉(204),转动杆(203)套接在驱动轴(301)上,且通过锁紧螺钉(204)锁紧,转动杆(203)的摆动带动驱动轴(301)顺逆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谷物分选自动剔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音圈电机(201)为摆动型音圈电机,所述音圈电机(201)的摆动角度为16度,峰值出力为36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08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缝跟踪视觉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连续数据保护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