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0165.6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1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韩明慧;谭洁;潘汝;杨超月;李夏;闫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48 | 分类号: | A61K31/48;A61K9/00;A61P25/22 |
代理公司: | 广西中知国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31 | 代理人: | 韦玲双 |
地址: | 541199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角 制备 治疗 焦虑 障碍 药物 组合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通过在小鼠LS进行埋管给药的实验结果显示:LS脑区的多巴胺受体参与调控小鼠焦虑样行为。当注射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卡麦角林时,小鼠的焦虑程度表现出了显著的降低。因此,提示卡麦角林激活LS脑区的多巴胺受体,可以缓解小鼠焦虑样行为,产生抗焦虑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焦虑药物技术领域,涉及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具体涉及多巴胺d2受体的激动剂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的表现[Psychol Med,2005.35(12):1773-83,Int J Methods Psychiatr Res,2012.21(3):169-84.]。研究统计表明,在全球范围,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5%-25%,12个月患病率为3.3%-20.4%[Alonso Depress Anxiety,2018,35(3):195-208]。据2019年发表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中国的焦虑障碍患病率居所有精神障碍的首位,终身患病率为7.6,12个月患病率为5.0%。焦虑症的核心特征是过度恐惧和焦虑以及相关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的紧张、害怕、躲避,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给患有焦虑症的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焦虑症可分为:分离性焦虑症、选择性缄默症、特殊恐惧症(SP)、社交焦虑症(SAD)、恐慌症、广场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GAD)、物质/药物引起的焦虑症和其他药物引起的焦虑症。大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患上焦虑症。焦虑症患者会经历严重的身体和情绪不适,并有更高的药物使用率和内科疾病。焦虑症的高患病率和与高功能残疾的结合导致了特别高的经济和社会成本。
对焦虑障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例如中国专利CN02120351用于抑郁症和焦虑的联合治疗,公开了一种通过对哺乳动物施用与多巴胺D3受体兴奋剂组合的单胺重摄取抑制剂而治疗哺乳动物(包括人)的抑郁症或焦虑的方法,它包含:(a)多巴胺D3受体兴奋剂,或其可药用盐;(b)所描述和定义的式I的化合物,还涉及含可药用载体、单胺重摄取抑制剂和多巴胺D3受体兴奋剂的药物组合物。
目前临床上治疗焦虑的药物主要是苯二氮卓类药物、螺酮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尽管已有诸多治疗焦虑的方法,但焦虑的治疗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目前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抗焦虑药物不能完全减轻焦虑症状,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良反应。
因此,全面的了解焦虑这种情绪在大脑中的神经调控机制,改进焦虑障碍的治疗思路,为焦虑障碍患者提供更多的药物选择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抗焦虑药物不能完全减轻焦虑症状、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良反应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具体是多巴胺d2受体的激动剂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具体是多巴胺d2受体的激动剂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是以卡麦角林为主要成分,加上药学中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制剂包括口服制剂和注射制剂两种剂型。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所述口服制剂为口服胶囊,所述注射制剂为静脉注射液。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麦角林在制备治疗焦虑障碍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是将卡麦角林通过颅内给药的方式定位注射至外侧隔核脑区,产生抗焦虑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医学院,未经桂林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01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