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7588.2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键;许志军;陈丰;刘晓军;胡守才;李俊峰;靳春江;赵长春;包石磊;花凌冬;温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11 | 分类号: | B22D11/111;B22D11/22;B22D11/20;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08;C22C38/16;C22C38/18;C22C38/20;C22C38/40;C22C38/42;C22C38/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面 高效 稳定 生产工艺 | ||
本申请涉及板坯铸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钢包内的钢水注入中间包中,使中间包内钢水的过热度为15‑30℃;将中间包内的钢水注入四流连铸机的结晶器中进行冷却,且形成初成品;使初成品进入四流连铸机的扇形导向段进行二次冷却和拉坯矫直,且形成中间品,中间品经过切割,得到板坯;拉速为1.00‑1.40m/min,并使初成品于结晶器出口处的坯壳厚度为17.64‑20.87mm,且初成品在二次冷却的作用下,使其液相穴深度为12.96‑18.14m。该连铸生产工艺,不仅增加板坯的年产量,还有效的增加板坯连铸生产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增加板坯的质量以及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板坯铸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对于钢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板坯铸造中一般选择连铸,连铸是连接炼钢和轧钢的中间环节,其也是炼钢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板坯的连铸生产工艺流程为钢包、中间包、结晶器、二次冷却、拉坯矫直、切割,得到板坯,即,钢水经过连铸得到板坯,且由于结晶器浇铸断面、拉速的限制,使得板坯的年产量一般在100-150万吨,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例如,唐山建龙结晶器浇铸断面为180×450mm2,拉速为1.5m/min,年产量为135万吨,如果直接提高拉速,虽然能够增加板坯的年产量,但是板坯连铸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鼓肚或漏钢的情况,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影响板坯质量,因此,急需研究一种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以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板坯连铸生产的年产量和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
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大断面板坯高效稳定的连铸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钢包内的钢水注入中间包中,使中间包内钢水的过热度为15-30℃;
S2、将中间包内的钢水注入四流连铸机的结晶器中进行冷却,结晶器的浇铸断面为180×670-180×870mm2,结晶器的两个宽面平行,结晶器的两个窄面的倒锥度为1.00-1.20%/m,结晶器的有效长度为0.8-1.0m,钢水沿结晶器内壁冷却结晶形成以钢水为液芯的初成品,结晶器中含有用于保护钢水的保护渣,保护渣覆盖在结晶器钢水的钢液面上;
S3、将初成品从结晶器的出口拉出,并使初成品进入四流连铸机的扇形导向段,对初成品进行二次冷却和拉坯矫直,扇形导向段采用密排辊,且相邻辊之间的辊缝≤0.5mm,扇形导向段的弧形半径为10-15m,初成品液芯的钢水继续冷却结晶且形成实心的中间品,中间品经过切割,得到板坯;
且,连铸生产工艺过程中,拉速为1.00-1.40m/min,并使初成品于结晶器出口处的坯壳厚度为17.64-20.87mm,且初成品在二次冷却的作用下,使其液相穴深度为12.96-18.14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75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