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组织扫描电镜制片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6844.6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50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庞杰;白莉芬;周亚东;王春生;鹿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3/2202 | 分类号: | G01N23/22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汪利胜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动物 组织 扫描电镜 制片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组织扫描电镜制片的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底栖动物组织扫描电镜制片过程中容易触碰损伤样品的不足。该发明包括固定座、活动筒,底座上设有安装槽,活动筒上下贯通,活动筒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筛绢,活动筒下部插装在安装槽中,支撑筛绢和安装槽底部之间设有间距。样品转移过程不会被触碰到而出现损伤现象,样品转移过程不会丢失,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组织扫描电镜制片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其多样性是海洋环境监测、保护、生态修复以及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和研究对象。海洋底栖动物的形态鉴定是认识其多样性的关键步骤,常用的形态鉴定主要涉及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组织解剖等手段。其中,对生物体特定组织器官以及大型/小型底栖动物的高分辨率观察严重依赖扫描电镜。采用扫描电镜对海洋底栖动物进行形态鉴定时需要先制片,涉及的主要步骤包括干燥、固定、喷金。常用的干燥方法需要使用到甲醛、锇酸,锇酸是剧毒物品,属于公安部门管制药品,购置手续复杂。常用的干燥方法还包括临界点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等。临界点干燥和冷冻干燥需要专用的设备。此外,临界点干燥耗时长,样品可能会混入金属锈、油以及其它杂质,干燥后样品很脆;冷冻干燥则可能冻伤样品。这些缺陷对于表面脆弱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鉴定形成了广泛限制。样品在整个干燥过程中,需要在不同的溶液中进行转移,转移操作一般采用镊子夹取样品,这种操作方式容易对样品造成损伤,转移次数越多,样品被物理损伤的可能性越高;而且对很多肉眼不易观察的样品,会导致样品的丢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组织扫描电镜制片的装置及方法,样品转移过程不会被触碰到而出现损伤现象,样品转移过程不会丢失,操作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组织扫描电镜制片的装置,包括固定座、活动筒,底座上设有安装槽,活动筒上下贯通,活动筒下端可拆卸连接有支撑筛绢,活动筒下部插装在安装槽中,支撑筛绢和安装槽底部之间设有间距。
采用本申请的装置进行制片时包括以下步骤:S1,将用福尔马林固定好的底栖动物组织样品用一系列梯度浓度乙醇逐步脱水,采用体积比分别为25%,50%,75%,100%的乙醇溶液依次对样品进行浸泡,每个浓度乙醇浸泡10-30分钟;S2,脱水完成后,将样品再经过一系列预先配制好的梯度浓度的乙醇:六甲基二硅氮烷混合溶液浸泡;乙醇:六甲基二硅氮烷体积比分别为25%,50%, 75%, 100%,每个浓度的混合溶液浸泡10-30分钟;S3,样品在100%的六甲基二硅氮烷试剂中重复浸泡一次;S4,拆下支撑筛绢,样品置于支撑筛绢上通风干燥;S5,干燥结束后将样品连同支撑筛绢一起转移至粘有导电胶的载物台,喷金后即完成扫描电镜样品的制片;步骤S1、S2、S3对样品浸泡操作时,先将样品置于支撑筛绢上,然后将活动筒插装到固定座上的安装槽内,向活动筒内倒入浸泡用的液体,液体浸没样品,到达浸泡时间后将活动筒向上拔出,倒掉安装槽内的液体。在整个过程中都不会触碰到样品,样品实现了无损转移,而且样品和支撑筛绢一起转移,不会丢失,整个过程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活动筒外壁上设有定位凹槽,支撑筛绢外边缘向上翻起形成定位套,定位套贴合在活动筒外壁上,定位套外壁上套装弹性圈,弹性圈置于定位凹槽中。支撑筛绢与活动筒连接可靠,拆装方便。
作为优选,活动筒外壁上设有定位凸环,固定座上端设有若干支杆,定位凸环支撑在支杆上。定位凸环便于活动筒插装到安装槽后的定位,防止支撑筛绢触碰到安装槽底部。
作为优选,安装槽底部安装通气孔和若干个开口朝上设置的冒气孔,冒气孔均与通气孔连通,通气孔连接通气管,冒气孔内安装单向进气阀。冒气孔向安装槽内通气有利于样品浮动,从而提高浸泡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8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