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46288.2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7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吴泽仁;郭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V10/774;G06V40/40;G06V10/82;G06V10/143;G06N3/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体 检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活体检测子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待检测对象的人脸可见光图像数据获取待检测对象的第一活体特征。进而,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待检测对象的人脸近红外光谱数据获取待检测对象的第二活体特征。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可基于待检测对象的多通道的人脸rPPG信号获取待检测对象的第三活体特征。这时,计算机设备可基于第一活体特征、第二活体特征以及第三活体特征确定待检测对象的融合活体特征,并基于融合活体特征确定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在本申请中,可提高活体检测的鲁棒性和检测效率,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领域中活体检测子领域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系统在人脸解锁、人脸支付等诸多涉及身份认证的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对用户人脸进行活体检测),因此提高活体检测的鲁棒性以开发安全可靠的人脸识别系统尤为重要。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在一现有技术中,可从用户的一段视频或者多张照片中恢复出稀疏的三维(three dimensional,可以简称为3D)人脸模型,并从3D人脸模型中选取45个关键点的三维坐标并联合起来作为人脸特征向量,将人脸特征向量输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中进行活体分类,以得到用户人脸为活体或者非活体,然而3D人脸模型的计算精度不高,且在面对高精度的3D人脸面具攻击时存在活体风险,活体检测的鲁棒性较差。在另一现有技术中,在检测到用户根据人脸识别系统的指令正确完成指定动作(如眨眼、摇头等)时,可判定该用户的人脸为活体,然而需要用户和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交互配合,检测时间过长,且在使用频次高的场景(如门禁)中检测效率低,用户使用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活体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提高活体检测的鲁棒性和检测效率,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适用性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活体检测方法,在该方法中,计算机设备可获取待检测对象(如用户)的人脸可见光图像数据,并基于人脸可见光图像数据获取待检测对象的第一活体特征,这里的第一活体特征为空域特征。计算机设备可获取待检测对象的人脸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数据,并基于人脸近红外光谱数据获取待检测对象的第二活体特征,这里的第二活体特征为谱域特征。进一步地,计算机设备可获取待检测对象的多通道的人脸远程光电容积描记(remote photoplethysmography,可以简称为rPPG)信号,并基于多通道的人脸rPPG信号获取待检测对象的第三活体特征,这里的第三活体特征为时频域特征,该时频域特征可包括时域特征和频域特征。这时,计算机设备可基于第一活体特征、第二活体特征以及第三活体特征确定待检测对象的融合活体特征,并基于融合活体特征确定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在本申请中,可通过第一活体特征、第二活体特征以及第三活体特征确定待检测对象的融合活体特征,以判断待检测对象是否为活体,可有效抵抗各类攻击,提高了活体检测的鲁棒性;另外,无需和用户进行交互配合,检测时间短,从而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提高了活体检测效率,适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62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威胁情报置信度计算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