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身焊接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5246.7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5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斌;杨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斯坦普汽车组件(沈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C02F1/00;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新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117 | 代理人: | 李晓光 |
地址: | 110141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焊接 循环 冷却 水处理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焊接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及工艺,属于车身焊接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处理槽,所述处理槽一侧设有出料机构,且处理槽另一侧设有回热机构,所述处理槽顶部活动连接有集液机构,且处理槽内腔一侧设有加药机构,且加药机构顶部传动连接有过筛机构,且过筛机构滑动连接在处理槽内。本发明中,半齿轮转动能够分别带动两侧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移动,喷液软管进行往复位移喷发药液,限位座移动带动第二筛板和弹力套进行往复位移,提高药液混合效率,继而能够提高筛料效率,继而能够通过多级过滤充分对冷却液内的大颗粒物进行筛选,避免堵塞回流连通管路,保证对冷却液的处理效果,延长冷却液整体耐用寿命,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身焊接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身焊接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背景技术
车辆的车身为了保证整体抗冲击强度,一般需要对钢材构件进行整体焊接处,为了提高焊接处连接强度,在焊接时需要对焊缝进行冷却水处理,同时通过水液的循环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
在焊接时焊接物料容易融入冷却水内,如不进行处理就再利用就会导致残渣吸附在焊接处,中国专利文献CN101439912B公开了一种车身焊接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处理工艺,包括循环冷却水加药处理;旁滤器的设置与维护;车间排污;和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该发明方法,综合解决了现有的循环水处理中的各种缺陷引起的管道腐蚀、沉积和微生物繁殖以及焊接设备堵塞、损坏等问题,但在实际操作时扔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缺乏对冷却水液回收接收的能力,并且无法满足对大量杂质的过滤处理效果,并且杂质出料清理维护比较不便,增大了工作人员维护难度,同时余热无法很好的再利用,并且影响到对焊接的持续冷却效果,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缺乏对冷却水液回收接收的能力,并且无法满足对大量杂质的过滤处理效果,并且杂质出料清理维护比较不便,增大了工作人员维护难度,同时余热无法很好的再利用,并且影响到对焊接的持续冷却效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车身焊接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身焊接循环冷却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槽,所述处理槽一侧设有出料机构,且处理槽另一侧设有回热机构,所述处理槽顶部活动连接有集液机构,且处理槽内腔一侧设有加药机构,且加药机构顶部传动连接有过筛机构,且过筛机构滑动连接在处理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废料槽,所述废料槽内滑动连接有出料网座,所述废料槽固定连接在处理槽一侧,所述废料槽和出料网座以及处理槽之间开设有出料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药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底部通过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处理槽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外侧壁套设有轴承,且轴承嵌设于处理槽内腔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且半齿轮位于处理槽内腔一侧开设的滑槽内,且滑槽与过筛机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半齿轮底部啮合有第一齿条,且第一齿条一侧固定连接有喷液软管,所述喷液软管顶部连通有若干喷嘴,且喷液软管一侧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穿过处理槽一侧与外部药液泵相连通,且喷液软管一侧通过弹力件与处理槽内腔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外侧壁卡接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一侧啮合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蜗杆,且蜗杆通过第一轴承嵌设于处理槽内腔一侧,所述蜗杆一侧啮合有蜗轮,且蜗轮一侧嵌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壁通过第二轴承套接在处理槽内腔一侧,所述第一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往复丝杆,且往复丝杆外侧壁螺纹连接有丝杆座,所述丝杆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扫杆,且扫杆与底部第二筛板顶部相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斯坦普汽车组件(沈阳)有限公司,未经海斯坦普汽车组件(沈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5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