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性能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3520.7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0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何茜;纪瑞明;叶沙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6 | 分类号: | G06F17/16;G06N3/04;G06N3/08;G01S7/4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陈一鑫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监督 学习 分布式 mimo 雷达 目标 定位 性能 计算方法 | ||
该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性能计算方法,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基于样本集先验统计特性,得到利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实现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任务的MSE性能界。依据此性能界,可以实现对神经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使得其性能接近于基于传统方法的性能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它特别涉及用监督学习的方法对目标进行定位的性能分析,适用于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问题。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简称MIMO)雷达是一种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的新型雷达,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布置在不同的空间位置,每个发射天线发射不同波形的信号,接收天线接收到回波信号将其传递到处理中心进行联合处理。分置天线MIMO雷达除了在波形增益方面具备优势外,还拥有传统雷达不具备的空间分集增益,并在缓解衰落、提升分辨率、抑制干扰以及反隐身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以显著提高雷达的目标定位性能。
对于如目标定位等参数估计问题,一般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等传统方法。克拉美罗界(Cramer-Rao Bound,简称CRB)为基于传统方法的无偏估计量的方差确定了一个下限,即无偏估计量的方差只能无限制的逼近CRB,而不会小于CRB。在雷达参数估计领域,CRB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它被证明是评估雷达系统参数估计性能最有效的下界之一。
随着深度学习的蓬勃发展,将其应用到雷达信号处理领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当前,由于计算复杂度可控且函数拟合能力强悍,基于监督学习的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已被用于解决雷达目标定位问题。在文献1(S.Pak,B.K.Chalise andB.Himed,“Target Localization in Multi-static Passive Radar Systems with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International Radar Conference(RADAR),Toulon,France,2019,pp.1-5.)中,针对由多发单收天线以及单一目标组成的被动雷达场景,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目标定位方法。在文献2(W.Zhu and M.Zhang,“A DeepLearning Architecture for Broadband DOA Estimation,”IEEE 19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CT),Xi'an,China,2019,pp.244-247.)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宽带DOA估计方法。包括以上文献在内,在构建样本集时,网络的输入往往存在噪声或者误差,对神经网络的参数估计性能造成影响。本发明致力于在已知样本集先验统计特性(包括噪声或者误差统计特性)的前提下,研究基于监督学习的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的性能,给出其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简称MSE)界,并与基于传统方法的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的MSE界——CRB进行对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已知样本集先验统计特性的前提下,计算基于监督学习的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的性能,给出其MSE界,并与基于传统方法的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的CRB进行对比。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分布式MIMO雷达目标定位性能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设分置天线MIMO雷达,具有M个单天线发射机和N个单天线接收机,且场景中存在一个位置未知的静止目标;在接收端,所有NM条收发路径对应的接收信号为:
vnm=[vnm[1],vnm[2],...,vnm[K]]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35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