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镨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3135.2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48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昆明;刘晋彪;王瑞祥;李立清;李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63/57 | 分类号: | C07D263/57;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张燕 |
地址: | 34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荧光 探针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镨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探针2‑(2'‑羟基‑5'‑苯乙炔基)苯基苯并噁唑,制备方法为:苯乙炔与5‑溴水杨醛通过Sonogashira偶联反应得到2‑羟基‑5‑苯乙炔基苯甲醛中间体;中间体与邻氨基苯酚通过缩合‑环化得到探针。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具有对镨离子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在常见金属离子包括镧系金属离子存在下,通过荧光光谱上525nm处荧光增强可选择性检测镨离子,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生物化学和环境化学中对镨离子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领域,涉及一种镨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稀土元素在高性能合金、激光晶体、石油化工、永磁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其中,镨被用作LED显示屏、石油裂解催化剂、荧光器件的核心材料,受到极大关注。在稀土生产过程中,准确定量的检测镨对建立高效分离提纯工艺具有指导意义。此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渣和污水中也会有镨的残留。超标的镨元素在环境中经生物体富集,进入人体将导致肝脏氧化损伤和骨髓微核率上升,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因此,对环境中的镨离子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检测镨离子的主要方法包括:火焰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电镜分析、中子活化分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上述方法因仪器昂贵、操作复杂、耗时较长等原因,不利于实现对环境中镨离子的现场实时检测。相对而言,荧光探针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操作简捷的特点,并可实现“裸眼”检测。此外,通过对探针分子的化学修饰,可实现对检测对象的特异性识别。然而,由于镧系金属离子的化学性质相近,高选择性检测镨离子的荧光探针报道很少。如文献(MaterialsScienceEngineering C,2013,33,4140-4143)报道了一种香豆素衍生物的荧光探针,具有选择性检测镨离子的功能。
2-(2'-羟基苯基)苯并噁唑(HBO)的分子结构中包含氢键供体(-OH)和氢键受体(-N=C),在入射光激发下能发生烯醇式结构和酮式结构的互变,因此具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效应(ESIPT)。该类荧光探针具有发光强度大、Stokes位移明显、荧光稳定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各种阴、阳离子和生物小分子的检测。中国专利“一种锌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105541826A)”,合成了以2-(2'-羟基苯基)苯并噁唑为荧光基团、2-吡啶甲基胺为识别基团的镨离子增强型荧光探针。中国专利“一种醋酸根荧光探针化合物及其应用(103467410A)”,制备了N,N’-二[3-羟基-4(2-苯基噁唑)苯基]脲,可作为比率荧光探针识别醋酸根离子。近年来,也有苯并噁唑衍生物检测金属离子的报道。如(Chem.Commun.,2010,46,4070–4072./检测Zn2+)、(DaltonTrans.,2011,40,1503–1059./检测Zn2+)、(RSCAdv.,2013,3,10208-10212./检测Zn2+)(Chem.Commun.,2014,50,7514–7516./检测Zn2+和Cd2+)、(Chem.Commun.,2014,50,12258–12261/检测Cr3+、Al3+、Fe3+)、(Tetrahedron Lett.2018,59,4003–4007./检测Zn2+)(J.Photoch.Photobio.A.2019,3701,75–83./检测Zn2+)。
迄今为止,还未见基于苯并噁唑结构的镨离子荧光探针。本发明设计合成了一种苯并噁唑结构的荧光探针,具有特异性识别镨离子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镨离子荧光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该荧光探针在302nm激发波长下,对镨离子表现出荧光增强效果,能在17种常见金属离子中特异性识别镨离子,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31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