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GPS的船舶生活污物距岸排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40045.8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5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勃;丁杨;马建坤;邵国余;杨昆永;张溪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渤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32 | 分类号: | C02F1/32;B63J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12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ps 船舶 生活 污物 排放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PS的船舶生活污物距岸排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紫外线杀菌装置、检测控制模块及与检测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的粉碎排污泵,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排污出口,并依次连接粉碎排污泵、紫外线杀菌装置及防浪阀,通过GPS模块获取位置信息,通过控制模块获取液位信息,根据获取的位置信息判断船舶是否符合要求,根据获取的液位信息判断液位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调至自动模式,若不符合,则调至手动模式。本发明提供的基于GPS的船舶生活污物距岸排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生活污水排放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了轮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有效地避免污水外泄造成污染,有效推进了船舶自动化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排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GPS的船舶生活污物距岸排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生活污物是一种重要的船舶污染源,国际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用来防治船舶污染。以船舶生活污水为例,随着船舶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提高,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科学生活污水处理手段,如物理化学法、电解法、生物法和膜生物法。但是由于国家相关法规对排放控制标准(GB 3352-2018)的严格要求,经处理后的船舶生活污水排放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国家生态环境部下发的《船舶水污染排放控制标准》生效实施,其中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标准高于现有法规、MARPOL公约。同步发布的《船舶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明确了其强制性。在行驶途中,船舶轮机员在日常管理生活水处理装置排放时,无法获悉当前船舶航行状态是否满足相关法规排放条件,给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管理带来巨大困难,另一方面,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处理后的污水储存能力十分有限,因而及时排放具有十分的必要性,而且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长久以来都是由轮机员在机旁手动操作,十分不便。因此,设计一种基于GPS的船舶生活污物距岸排放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GPS的船舶生活污物距岸排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结构简单、易于安装,能够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排放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了轮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有效地避免污水外泄造成污染,有效推进了船舶自动化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GPS的船舶生活污物距岸排放系统,包括: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紫外线杀菌装置、粉碎排污泵及检测控制模块,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置有两路排污出口,一路连接通岸接头管系,用于在靠岸时,将生活污水排放至岸上处理,另一路通过排污管路连接粉碎排污泵,所述粉碎排污泵通过排污管路连接紫外线杀菌装置,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通过排污管路连接防浪阀,用于将生活污水排入大海;
所述检测控制模块包括GPS模块、控制模块及多个传感器,所述GPS模块及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粉碎排污泵,用于控制所述粉碎排污泵的模式转换,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三液位传感器及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及第三液位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污水桶的低水位处、高水位处及超高水位处,用于检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水位,所述流量传感器设置在紫外线杀菌装置与防浪阀之间的排污管路上,用于检测排污管路中是否有处理过的生活污水。
可选的,所述通岸接头管系包括通岸排污管、通岸接头及设置在通岸排污管上的截止阀,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路排污口连接所述通岸排污管,所述通岸排污管连接所述通岸接头,用于在靠岸时,将生活污水排放至岸上处理。
可选的,所述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还设置有生活污水总管、透气管、充气管及清水管,所述生活污水总管上设置有闸阀,所述透气管的末端设置有透气帽,所述透气帽为铜丝防火网,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与防浪阀之间的排污管路设置有取样口,用于对处理过后的污水进行取样。
可选的,所述粉碎排污泵连接有控制模式转换开关,所述控制模式转换开关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渤海大学,未经渤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00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音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设置在杆塔上的无人机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