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2555.0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杜仲;吴成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08;C04B22/00;C04B24/06;C04B24/10;C04B103/2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贾林 |
地址: | 610063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凝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缓凝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由以下组份组成:水泥:240‑310kg;粉煤灰:105‑160kg;中砂:760‑880kg;碎石:1020‑1050kg;超缓凝外加剂:为水泥和粉煤灰总量的1.6‑2.1%;缓凝剂:为超缓凝外加剂总量的8%‑10%;水胶比为0.36‑0.39;所述缓凝剂为柠檬酸、白糖、葡萄糖酸钠、硼酸钠中的任意两种。以及制备方法,本发明有效的降低了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堵管风险,混凝土在入模后砂浆带动动石子流动,不会出现石子堆积的现象,有效的保证了所浇筑混凝土整体的均质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标性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的增多,筏板基础混凝土体量越来越大,一栋建筑筏板混凝土可达到15000M3以上,由于抗渗和防开裂等特殊要求,所以一次性连续浇筑便成为筏板基础固有的浇筑模式。超高层建筑地下室一般达到3层以上,基坑深度20多米,筏板混凝土厚度为4米左右,电梯井混凝土厚度达到9米左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8、P10、P12.。
普通配合比设计规程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只有框架性条文,采用低热水泥,凝结时间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而实际工程中基本没有使用低热水泥,低热水泥采购困难,一般都采用常规p.o42.5R水泥,所以水化热大,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混凝土凝结时间一般10小时左右,由于筏板面积较大,混凝土很容易产生冷缝。现在搅拌站离工程现场一般40公里左右,大体量筏板施工时混凝土发货速度较快,一般路上会有200方混凝土在运输,一旦现场出现堵管或其他影响浇筑速度的情况,混凝土等久了接近初凝时间未入模将报废,造成混凝土浪费。
常规混凝土初凝时间为10小时,深基坑大体积筏板一般浇筑3-5天,时长为50-100小时,最先入模的混凝土10小时内发生初凝,产生大量水化热,水化热被后面新浇筑混凝土吸收,缩短了后续混凝土凝结时间,导致整体混凝土凝结时间变短,面积大新旧混凝土不能及时衔接,产生大量冷缝。
深基坑深度一般为地下20米,浇筑方式有直接放梭槽和泵送,混凝土向下浇筑,对混凝土和易性、保水性要求更高,放梭槽时,由于石子较重流速较快,进入基坑后石子与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混凝土整体均匀性变差。向下泵送混凝土,换车间隙,立管内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基坑形成空管,再次泵送时容易在弯头位置堵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缓凝混凝土及制备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堵管风险,混凝土在入模后砂浆带动动石子流动,不会出现石子堆积的现象,有效的保证了所浇筑混凝土整体的均质性,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方面:
一种超缓凝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由以下组份组成:
水泥:240-310kg;
粉煤灰:105-160kg;
中砂:760-880kg;
碎石:1020-1050kg;
超缓凝外加剂:为水泥和粉煤灰总量的1.6-2.1%;
缓凝剂:为超缓凝外加剂总量的8%-10%;
水胶比为0.36-0.39;
所述缓凝剂为柠檬酸、白糖、葡萄糖酸钠、硼酸钠中的任意两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凝剂包括白糖和葡萄糖酸钠;所述白糖与葡萄糖酸钠的重量比为3:6。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且该硅酸盐水泥的等级为42.5R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5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