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隐形矫治远程监控和评估的云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2477.4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1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璐;龙虎;蒲玲玲;周静;唐子尉;袁学东;杨征;华成舸;李晓龙;简繁;王艳;赖文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A61C19/05;G06T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李康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隐形 矫治 远程 监控 评估 云端 设备 | ||
本发明适用于隐形矫治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隐形矫治远程监控和评估的云端设备,包括便携式扫描仪主体、扫描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计算机云端平台、人工智能分析模块,所述扫描模块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便携式扫描仪主体,所述扫描模块获取的矫治数据通过所述便携式扫描仪主体的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至所述计算机云端平台,所述人工智能分析模块生成实际位与目标位的差距。整个设备小巧简单,过程简单,患者自己便可在家中独立进行操作;检测获得的数据直接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至计算机云端平台,不需要就医面诊检测,极大的减小了大型检测设备不便带来的影响。同时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模块计算,使医生获取的矫治效果数据更为准确、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隐形矫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隐形矫治远程监控和评估的云端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正畸材料和生物力学的发展,隐形矫治器越来越受到正畸医生和患者的欢迎。再佩戴隐形矫治器后,患者需每间隔6-8 周的进行复诊,从而医生可以监控患者佩戴矫治器和检查患者牙移动情况。隐形矫治6-8周的复诊间隔,对于外地就诊的患者而言,无疑增加了患者的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而复诊间隔延长,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监督联络减少,从而给治疗全过程带来隐患。远程监控和评估隐形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情况的需求日益急切。
目前,美国正畸组织Smile Doctors与法国Dental-Monitoring公司签约,将其基于AI驱动的远程数字监控方案套件应用于旗下诊所的常规治疗过程中。通过患者自己的智能手机结合DM ScanBox装置辅助拍摄,获取口内清晰的各角度照片并在DM app的帮助下完成上传,帮助医生远程监测患者的治疗进展。但是该装置拍摄的口内照只能大致反映牙齿唇面的信息,不能反映牙齿的舌面和咬合面;且口内照由于视角偏差存在一定误差,不能反映全牙列咬合关系和牙齿移动的真实情况。
此外,3D扫描技术通过的计算实体上的三维坐标,可连续快速的获得复杂物体的外形数据。目前口腔领域的3D扫描仪器可精确获得患者的三维牙列数据;但应用于患者口内的3D扫描仪为台式机,体积大,且为单探头;医护人员等专业人士持探头在口内不断更换位置,逐个牙齿逐个面进行扫描。因此,这种扫描仪的使用较为复杂,需要患者亲自到医院或诊所在专业人士操作下才能得到自己的牙列 3D数据,而这显然不能满足远程监控复诊这一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了上述远程监控和评估牙移动情况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隐形矫治远程监控和评估的云端设备。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远程监控和评估的云端设备,包括便携式扫描仪主体、扫描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计算机云端平台、人工智能分析模块,所述扫描模块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便携式扫描仪主体,所述扫描模块获取的矫治数据通过所述便携式扫描仪主体的数据传输模块传输至所述计算机云端平台,所述计算机云端平台用于存取矫正模型及其数据分析结果;所述人工智能分析模块根据所述矫治数据生成牙列和附加装置的实际位与目标位的差距。
现有技术中,常通过拍摄牙列和附加装置照片的方式获取牙列和附加装置的矫治数据,常常因为拍摄角度不当、照片清晰度不足等,使得获取的牙列和附加装置的数据误差较大。虽然也有通过扫描的方式来获取牙列和附加装置的矫正数据,但所使用的扫描设备往往体积比较大,且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才能实现矫治数据的获取。
而在本发明中,仅需通过使用便携式扫描仪主体。具体的,患者只需将对应的扫描模块安装在所述便携式扫描仪主体上,在将扫描模块置于扫描位置后,便携式扫描仪主体便可控制扫描模块,自动对牙列和附加装置进行扫描,从而可以连续快速精确的获得牙列和附加装置各个矫治数据,并通过所述便携式扫描仪主体的数据传输模块将矫治数据传输至所述计算机云端平台,所述人工智能分析模块根据所述矫治数据生成牙列和附加装置的实际位与目标位的差距。
其中,所述计算机云端平台用于存取矫正模型及其数据分析结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刹车结构
- 下一篇:一种背负式颈椎按摩仪以及轮椅和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