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ET合金制备高强刚度、高焊接强度土工格栅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2373.3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吴驰飞;计龙辉;李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纤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69/00;C08L23/08;C08L25/14;C08L51/06;C08L23/06;C08K7/14;C08K5/54;C08K3/22;C08K5/5425;C08K5/14;C08K13/04;B32B37/10;B32B38/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霖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91 | 代理人: | 黄燕石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t 合金 制备 高强 刚度 焊接 强度 土工 格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ET合金制备高强刚度、高焊接强度土工格栅的方法,所述PET合金为层叠板状,其包括中间层和两侧的表层,其中表层中添加玻璃纤维进行机械结构方面的增强,中间层为格栅提供良好的韧性和拉伸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升,拉伸强度成倍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ET合金制备高强刚度、高焊接强度土工格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土工合成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工格栅产品进入市场,而回收PET土工格栅具有来源广泛,环保,低成本的优势,使用区域日趋广泛,而对于土工格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土工格栅的强度是衡量格栅的重要指标,添加玻璃纤维,碳纤维对增强土工格栅的强度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添加量过多后,土工格栅的拉伸伸长率又会有很大的下降,使得加工难度升高,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ET合金制备高强刚度、高焊接强度土工格栅的方法,所述PET合金为层叠板状,其包括中间层和两侧的表层,其中表层中添加玻璃纤维进行机械结构方面的增强,中间层为格栅提供良好的韧性和拉伸性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产品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升,拉伸强度成倍提高。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PET合金制备高强刚度、高焊接强度土工格栅的方法,包括:
1) 将回收PET、PC和POE按照40-50:20-30:30-40预混,得到混合物;
2) 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然后压板成型得到中间板材;
3) 将回收PET、PE按照40-50:20-30预混,得到混合物;
4) 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经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
5) 将所述步骤4得到的产物再次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在双螺杆挤出机的机头位置添加玻璃纤维,由机头将所述纤维和混合料共挤出得到玻璃纤维增强PET/PE条;
6) 步骤5中得到的玻璃纤维增强PET/PE条,沿着所述玻璃纤维延伸的方向排列,并压板成型得到表层板材;
7) 将两层表层板材夹持一层中间板材,压制,拉伸得到三层结构的土工格栅,上下两层的表层板材的玻璃纤维排布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步骤2、4、5中的挤出温度为24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6、7中的压板成型的温度为220℃,压力为25k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由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料进口加入,第一助剂由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辅料进口加入,所述第一助剂的质量为所述混合物的15-20%,所述第一助剂由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25%,POE-g-MAH 60%,DPN 10%和DLTP 5%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由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料进口加入,第二助剂由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辅料进口加入,所述第二助剂的质量为所述混合物的25-30%,所述第二助剂由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15%,POE-g-MAH70%,DPN10%和DLTP5%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所述步骤4得到的产物由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主料进口加入,第三助剂由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辅料进口加入,所述第三助剂的质量为所述产物的10-15%,所述第三助剂由异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62%,过氧化二异丙苯3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和三乙烯二胺2%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第四助剂与所述玻璃纤维混合后加入所述机头位置,所述玻璃纤维的加入量为混合料质量的20%,所述第四助剂加入的量为所述玻璃纤维质量的15-25%,所述第四助剂由硅烷偶联剂80%和氧化镧20%组成。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纤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纤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