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模型驱动多种软件系统界面变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2033.0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8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何青松;冶莎;王振宇;查琳;周凡吟;陈刚;向波;杨志勤;邢尚合;黄庆娇;姚苗;张晨;周智海;王芳杰;覃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8 | 分类号: | G06F8/38;G06F8/35;G06F9/451;G06F3/04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610015 四川省成都市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模型 驱动 多种 软件 系统 界面 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模型驱动多种软件系统界面改变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抽象化描述,并存储到抽象数据模型中,并将抽象数据模型存储到云服务器;软件系统加载所述抽象数据模型,将抽象数据模型缓存于用户计算机内存中;当抽象数据模型加载成功后,在软件系统中解析抽象数据模型,使得抽象数据模型中的表达式代码在软件系统运行环境中的运行结果写入到抽象数据模型中;将解析后的抽象数据模型与图形化界面进行映射,使得抽象数据模型中的运行结果映射为图形化界面中的配置对象。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无缝迁移到其他多种软件系统中,且用户可以对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个性化设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件系统界面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数据模型驱动多种软件系统界面变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软件工程中软件界面也称作UI(User Interface),或者称为人机交互界面,是人机交互的重要部分,也是软件使用的第一印象,是软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界面的易用性直接关系人机交互中的直接使用体验。在现代软件系统中,软件界面也称为图形界面(简称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与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命令行界面相比,图形界面对于用户来说在视觉上更易于接受。
当下的软件系统中,不同的软件系统都各自有自己独立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使用不同软件就必须得适应不同软件系统的软件界面,增加了用户对于不同软件界面的学习成本,也造成了时间浪费。另外,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方式还是采用非常传统的开发方式,即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由软件系统编写人员编写,编写人员将软件系统中的交互与界面呈现样式直接写入到软件系统的程序代码中,由于这种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方式需要由专业的开发人员编写代码,因此使得只有开发人员可以更改界面的呈现样式,用户无法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更改界面样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模型驱动多种软件系统界面变化的方法,实现人机交互界面随着用户账户而无缝迁移到另外一个软件系统中,从而可以从技术侧达到用数据模型驱动web软件系统界面变化的效果。而且在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模型的变化将能够实现不同的人,不同的配置呈现不一样的web软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数据模型驱动多种软件系统界面变化的方法,包括:
抽象化描述步骤: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抽象化描述,并存储到抽象数据模型中,并将抽象数据模型存储到云服务器;
加载步骤:软件系统加载所述抽象数据模型,将抽象数据模型缓存于用户计算机内存中;
解析步骤:当抽象数据模型加载成功后,在软件系统中解析抽象数据模型,使得抽象数据模型中的表达式代码在软件系统运行环境中的运行结果写入到抽象数据模型中;
映射步骤:将解析后的抽象数据模型与图形化界面进行映射,使得抽象数据模型中的运行结果映射为图形化界面中的配置对象。
上述方案中,通过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抽象化描述得到抽象数据模型,存储于云服务器中,并将解析后的抽象数据模型与图形化界面进行映射,使得抽象数据模型中的运行结果映射为图形化界面中的配置对象。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图形化界面配置的方式更改抽象数据模型,即更改人机交互界面的呈现方式,而无需依赖于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编写新的代码,既可以实现用户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个性化设置,又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将抽象数据模型存储于云服务器中,当其他软件系统想用使用某种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时,就可以从云服务器中获取该抽象数据模型,基于该抽象数据模型进行渲染即可实现一种软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无缝迁移到其他软件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0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包低温预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致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