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轴承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25472.9 | 申请日: | 2021-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尔·捷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NSK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C19/28 | 分类号: | F16C19/28;F16C33/80;F16C33/82;F16J15/447;F16J15/3232;F16J15/3268;F16J15/3284;B60B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达佐;王艳春 |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轴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轮轴承装置,包括:外环构件、轮毂构件和密封装置,轮毂构件包括轴向轮毂端面和轮毂部,外环构件包括径向外环内表面,密封装置包括轮毂密封构件和外环密封构件,轮毂密封构件包括离心环构件和弹性体轮毂密封结构,外环密封构件包括插入构件和弹性体外环密封结构,离心环构件包括轮毂安装部和轮毂密封部,插入构件包括外环安装部和外环密封部,弹性体外环密封结构包括外环密封唇,在轴向方向上在径向外环密封部与径向轮毂密封部之间延伸并接触径向轮毂密封部,径向轮毂密封段布置为与内部轴向轮毂端面间隔开,弹性体轮毂密封结构包括轴向轮毂密封唇,其在径向轮毂密封部与内部轴向轮毂端面之间延伸,并接触内部轴向轮毂端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车轮轴承装置主要包括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外环构件、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轮毂构件、用于将轮毂构件可旋转地安装在外环构件中的轴承以及布置在外环构件与轮毂之间的间隙中的密封装置,以免污物进入轴承和油脂从轴承中泄露。在此,密封装置可以以不同方式设计。
常规的密封装置通常由包括多个密封唇的密封构件组成,其中密封构件通过金属插入件安装在外环构件上。为了减少车轮轴承装置中的摩擦损耗,常规的密封装置使用离心板(Schleuderbleche),该离心板与密封唇一起用于提供具有低摩擦性能的动态密封。在此,常规的离心板大多附接至轮毂构件,其中存在水和污物渗透到轮毂的端面与离心板之间的轴向间隙中的风险。渗入轮毂的端面与离心板之间的轴向间隙中的水和污物会在轮毂构件上引起腐蚀,并伴随着轮毂构件的膨胀。另外,渗入的水和污物可能在寒冷条件下冻结,这也可能在轮毂构件和与其固定的离心板之间产生膨胀作用。上述的轮毂构件的膨胀和在可能的冻结情况下的膨胀作用包括以下效果:在车轮轴承装置的整个使用寿命上,离心板沿轴向方向朝着车辆的中心移位。替代地或附加地,由于轮毂或离心板本身热膨胀,离心板可在车轮轴承装置的整个使用寿命上沿轴向朝着车辆的中心移动。另外,在负载下,即在行驶时,在离心板与轮毂凸缘接触或直接布置在其附近的情况下,轮毂凸缘的变形也会在车轮轴承装置的整个使用寿命上导致离心板朝着车辆中心的轴向位移。由于包括用于密封唇的接触面或密封面的离心板沿车辆中心方向移动,因而离心板与密封唇之间的接触面或密封面在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上发生变化。在车轮轴承装置中,接触面或密封面的改变或位移通常与密封功能的恶化以及在行驶时摩擦损耗的增加有关。
另外,在用于车轮轴承装置的常规密封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负载下,即在行驶时的加热导致轴承中存在的空气热膨胀。在行驶时还通过/由于密封装置减少了常规车轮轴承装置产生的过压,从而在行驶后在车轮轴承装置冷却后,在轴承区域内产生了负压,导致吸入污物和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轮轴承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车轮轴承装置的密封装置,其一方面实现了可靠的密封,另一方面在较长的整个使用寿命上减少了车轮轴承装置的摩擦损耗。由于车轮轴承装置中的摩擦损耗是由车轮的旋转引起的,换言之,与车辆的行驶直接相关,因此通过本发明的车轮轴承装置的摩擦损耗的减少使得车辆的整体效率得以提高。
发明内容
上述目的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车轮轴承装置,包括:
-用于与车身连接的外环构件;
-用于与车轮连接的轮毂构件;以及
-密封装置,密封外环构件与轮毂构件之间的间隙,其中
轮毂构件包括面对外环构件的内部轴向轮毂端面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外环构件的径向内部的圆柱形轮毂部,
外环构件包括面对圆柱形轮毂部的径向外环内表面,
密封装置包括安装在轮毂构件上的轮毂密封构件、安装在外环构件上的外环密封构件,轮毂密封构件包括基本上刚性的离心环构件和布置在其上的弹性体轮毂密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SK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NSK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54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