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牌识别方法、车牌识别装置、车牌识别系统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7648.6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7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32 | 分类号: | G06K9/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鑫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牌 识别 方法 装置 系统 存储 介质 | ||
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牌识别方法、车牌识别装置、车牌识别系统及存储介质,属于交通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当车辆进入识别区域,控制器接收识别区域预设的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识别车辆当前位置;步骤二,控制器根据车辆当前车速与车辆距离视觉采集器的距离,计算得到视觉驱动电机的转动角速度;步骤三,根据计算出的转动角速度使视觉采集器跟随车辆移动,对车牌号进行识别;步骤四,若成功识别车牌号,控制器驱动视觉驱动电机复位;若未成功识别车牌号,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直到车辆驶离识别区域,可实现摄像头随车移动,提高车牌识别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牌识别方法、车牌识别装置、车牌识别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住宅小区、办公园区等的停车场的入口一般都有车牌识别与自动抬杆系统,该系统通过摄像头来识别车牌,成功识别车牌后方可抬杆让车辆进入。抬杆系统一般由摄像头、补光灯、栏杆、抬杆电机与控制器组成,为了使车辆低速通过抬杆系统从而增加车牌号识别的几率,栏杆之前一般设置若干个减速带。这种普通抬杆系统由于摄像头固定不动所以拍摄范围有限,导致经常发生识别不了车牌,从而使车辆需要反复倒退重新识别,给车主和后面排队的车辆造成麻烦。
现有技术中用来提高自动抬杆系统车牌识别率的,大部分的的技术重点在改进摄像头识别后的图像处理算法,比如采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与自学习等先进算法,对摄像头机械结构本身不做任何改进。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算法较为复杂对于控制器硬件要求较高,普通小区与园区的自动抬杆系统由于成本的原因,控制器硬件估计很难达到要求。
基于上述技术需求,亟需一种解决车牌识别中摄像头固定不动的问题,能够使摄像头随动,从而提高车牌号识别率的方法与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牌识别方法、车牌识别装置、车牌识别系统及存储介质,可实现摄像头随车移动,提高车牌识别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牌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当车辆进入识别区域,控制器接收识别区域预设的压力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识别车辆当前位置;
步骤二,控制器根据车辆当前车速与车辆距离视觉采集器的距离,计算得到视觉驱动电机的转动角速度;
步骤三,根据计算出的转动角速度使视觉采集器跟随车辆移动,对车牌号进行识别;
步骤四,若成功识别车牌号,控制器驱动视觉驱动电机复位;若未成功识别车牌号,重复步骤一至步骤三,直到车辆驶离识别区域。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三的根据计算出的转动角速度驱动视觉采集器跟随车辆移动,其中,转动角速度的计算标准为,将视觉采集器的采集点设定为,车辆当前位置的行进方向,所述视觉采集器的采集点距离车辆当前位置大于等于0.5米。
本申请还公布一种车牌识别装置,识别区域内设有视觉采集器,所述视觉采集器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有控制器;
识别区域内沿视觉采集器直线方向均匀设有若干减速带,每个所述减速带下方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接收车辆通过的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获取的车辆位置信息,应用前述所述的车牌识别方法,发送转动角速度信号给驱动电机。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减速带与传感器至少设有3组。
本申请还公布一种车牌识别系统,包括抬杆模块,所述抬杆模块包括栏杆与驱动栏杆的抬杆电机;
识别模块,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一种车牌识别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前述提及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的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的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76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锚吊装卡扣装置
- 下一篇:终端聚合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