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开闭件疲劳检测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7221.6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5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熊海林;周泽;傅君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07;G06F30/17;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任万玲;杨仁波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开闭 疲劳 检测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开闭件疲劳检测方法和系统,其方法包括:将车辆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车辆的待检测部件以及与待检测部件连接的关联部件,第二部分包括第一部分之外的其他车辆部件;根据第一部分的物理属性信息建立第一部分的实体模型;根据第二部分中各部件的功能属性建立各部件的功能模型,将各部件的功能模型组合后得到第二部分的简化模型;融合实体模型和简化模型后得到车辆的整车模型;根据待检测部件的疲劳测试需求确定测试边界条件;根据测试边界条件对整车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得到待检测部件的疲劳检测结果。本申请提供的以上方案,能够在确保检测效率的前提下得到更准确的车辆开闭件的疲劳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开闭件疲劳检测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是衡量车身结构强度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对车辆部件进行疲劳检测。在车辆开发过程中,通常是对车辆部件进行CAE(Computer AidedEngineering)建模,对建模的车辆部件进行虚拟动作检测和试验验证以得到车辆部件的耐久性测试。
相比于普通部件,开闭件(如前舱盖、车身天窗、车门和尾门等可开闭的车身构件)疲劳检测的影响因素包含开合力和角度的影响,其疲劳检测更为复杂一些。当前对于车辆开闭件的耐久性检测,是完全将车辆开闭件和与车辆开闭件连接的一部分从整车中剥离出来,仅对剥离出来的部分进行检验。以车辆前舱盖为例,车辆前舱盖开闭耐久性是衡量前舱盖和车身结构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车辆开发时要对前舱盖开闭耐久性能进行虚拟验证。具体实现时,将前舱盖以及与前舱盖连接的一部分车身从整车中截取下来,利用建模软件对截取下来的部分对应的结构实体进行详细建模,截断位置直接限定为被约束的状态。在模拟试验过程中,前舱盖初始开启一定角度,检测时,给前舱盖施加一定的初始速度,前舱盖绕铰链旋转,与缓冲块接触减速,随后锁钩关闭,反复回弹,直至完全锁止,提取前舱盖整个过程的应力-时间历程,再结合材料应力-寿命曲线,计算得到疲劳寿命。显然,由于与前舱盖具有连接关系的车身完全被刚性约束,与实际物理实验对比,仍存在以下不足:
(1)无法考虑悬架系统减振吸能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悬架是连接车身的关键承载件,缓冲由不平路面传递给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悬架系统对前舱盖的耐久性能有重要影响。(2)无法考虑轮胎减振吸能对结果的影响。(3)只截取了前部分车身,与整车实车状态存在差异。
因此,现有车辆开闭件疲劳检测方案得到结果,准确性还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车辆开闭件疲劳检测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车辆开闭件疲劳检测方案仅针对截取下来的部件建模检测而导致的疲劳检测结果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开闭件疲劳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车辆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车辆的待检测部件以及与所述待检测部件连接的关联部件,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一部分之外的其他车辆部件;
根据所述第一部分的物理属性信息建立第一部分的实体模型;根据所述第二部分中各部件的功能属性建立各部件的功能模型,将各部件的功能模型组合后得到第二部分的简化模型;融合所述实体模型和所述简化模型后得到所述车辆的整车模型;
根据所述待检测部件的疲劳测试需求确定测试边界条件;
根据所述测试边界条件对所述整车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得到所述待检测部件的疲劳检测结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车辆开闭件疲劳检测方法,将车辆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车辆的待检测部件以及与所述待检测部件连接的关联部件,所述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第一部分之外的其他车辆部件的步骤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7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围框成型机
- 下一篇:车辆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自动驾驶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