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5899.0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泉洲;葛晓茜;杨俊;雷晓玲;杜安珂;刘菊梅;张红艳;陈星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2F3/34;C08F220/06;C08F222/38;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修复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该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利用反应釜将适量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S2.中和反应完成后,将混合液加注至混合装置中,并向混合装置中加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搅拌10‑15mi n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多粘芽孢杆菌粉末和活性炭粉末,持续搅拌20mi n;S3.交联混合完成后,将过硫酸铵溶液加入混合装置中进行持续搅拌,并使温度控制在40℃,向搅拌后的反应液中加入适量亚硫酸钠水溶液,搅拌1‑2mi n。通过采用高吸水性树脂为基体,复合针对性污染物吸附材料,可以对污染水体中超标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针对性吸附处理,从而使其整体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是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业废水如工业电镀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和石油化工有机废水不经过处理而排人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既容易造成局部水体的污染,长期放任也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铜厂的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大量重金属铜污染物,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逐渐重视,对工业三废的排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会将未完全处理净化后的工业废水偷偷排放至大渗坑或小型河湖水体中,虽然污水经过了前期和中期的处理,但水体中仍然会含有部分重金属铜,长期的污染排放,仍然会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为此,我们研发出了新的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未完全处理净化后的工业废水排放至大渗坑或小型河湖水体中后,虽然污水经过了前期和中期的处理,但水体中仍然会含有部分重金属铜,长期的污染排放,仍然会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环境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利用反应釜将适量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
S2.中和反应完成后,将混合液加注至混合装置中,并向混合装置中加入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搅拌10-15min后,向混合液中加入适量多粘芽孢杆菌粉末和活性炭粉末,持续搅拌20min;
S3.交联混合完成后,将过硫酸铵溶液加入混合装置中进行持续搅拌,并使温度控制在40℃,向搅拌后的反应液中加入适量亚硫酸钠水溶液,搅拌1-2min;
S4.将液体倒入冷却槽中进行自然冷却,冷却后形成褐色胶板;
S5.将冷却后的褐色胶板利用造粒机中造粒加工,并利用干燥床对颗粒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形成颗粒状的修复材料。
优选的,所述S1中在利用反应釜将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可加入适量去离子水。
优选的,所述S1中在利用反应釜对丙烯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过程中,需配合使用冷却装置,使反应釜内混合液的温度控制在40℃,通过配合使用冷却装置,使反应釜内混合液的温度控制在40℃,可以对中和反应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降温,防止在中和反应中因中和液过热而导致意外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5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