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5006.2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唐计海;李亚辉;时虎;李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京润矿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75/08;C08L33/12;C08L63/00;C08K13/06;C08K9/10;C08K3/34;C08K3/22;E21F5/00;E21F17/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高***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矿井 巷道 漏风 防止 自燃 低温 复合 胶体 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属于煤矿安全技术领域,包括如下组分:高分子化合物13‑22份、无机填料10‑18份、聚氨酯树脂5‑1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15份。本发明中,所制得的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在高温着火后,经过瓷化的表面会转变为坚硬的陶瓷防护层,能够有效的抵御明火的烧蚀,而且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即使在低温下也能够形成坚硬的陶瓷保护层,使材料使用过程中温度范围得以扩大,从而使其应用更为普及,且微胶囊球壳因裂纹尖端应力集中而破裂,造成微胶囊中包含的修复剂通过虹吸原理填充裂纹,并与分散在材料中的催化剂相遇后引发聚合反应,从而达到材料自修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由于受地压、潮湿、通风等因素影响,巷道极易变形产生裂隙为,为了保证巷道的稳定性,通常需要用到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然而,目前所使用的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热稳定性较差,且耐寒性差,若是所处环境温度较高,其密封性能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且在地下等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复合胶体材料容易因应力作用而发生破裂,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目前所使用的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热稳定性较差,且耐寒性差,若是所处环境温度较高,其密封性能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且在地下等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复合胶体材料容易因应力作用而发生破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理矿井巷道漏风、防止煤自燃的低温复合胶体材料,包括如下组分:高分子化合物13-22份、无机填料10-18份、聚氨酯树脂5-1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15份、载体树脂8-16份、活性剂2-9份、促进剂5-7份、分散剂3-7份、抗氧剂3-6份和去离子水45-55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包括如下组分:高分子化合物18-22份、无机填料14-18份、聚氨酯树脂9-12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9-15份、载体树脂12-16份、活性剂6-9份、促进剂6-7份、分散剂5-7份、抗氧剂4-6份和去离子水50-55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包括如下组分:高分子化合物20份、无机填料16份、聚氨酯树脂11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2份、载体树脂14份、活性剂8份、促进剂7份、分散剂6份、抗氧剂5份和去离子水53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以硅橡胶作为基体,粘土矿物粉末作为无机填料,其中填料充当硅橡胶补强剂的作用;
步骤A2:先用超声波依次对硅橡胶及粘土矿物粉进行超声处理并干燥,其中干燥温度为70-90℃,时间为3-5h;
步骤A3:然后对硅橡胶及粘土矿物粉进行筛分,粒度为100-700nm,均匀度小于2%;
步骤A4:将硅橡胶及粘土矿物粉投入反应釜中,并注入适量的去离子水,最后经超声振荡后形成胶体悬浊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无机填料由膨润土和黏土组成,所述黏土及无机填料的细度皆小于120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以聚醚多元醇和3-异氰酸酯基丙基三乙氧化硅烷为主要原料,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催化剂,其中催化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京润矿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京润矿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5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