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油用耐污水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0330.5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8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安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5/00 | 分类号: | C08F285/00;C08F220/56;C08F220/06;C08F251/00;C08F216/14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林;杨立芹 |
地址: | 151400 黑龙江省绥***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油 污水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的一种采油用耐污水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其包含丙烯酰胺、丙烯酸、接枝磺化淀粉、磺酸盐、引发剂等组份。通过丙烯酰胺、接枝磺化淀粉、磺酸盐的聚合,制得一种采油用耐污水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抗温、抗盐、抗菌、粘度保留率高、能够使用油田采出污水配制的特点,在污水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溶解性和增粘作用,较高幅度的提高石油采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油用耐污水聚合物,尤其涉及一种采油 用耐污水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能源和化工原料, 其需求量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增长。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 生产生活质量的保障密不可分。而油田作为石油开采和集输的最主要单位,其开采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石油的产量和质量。
聚合物驱自1996年开始工业化推广应用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聚合物驱油已成为国 内各大油田持续稳产的重要支撑。随着三次采油规模的逐渐扩大,开发对象由一类、二类A 油层转向二类B和三类油层,油层物性变差,匹配难度加大,驱油效果变差;同时,为满足 环保需求,污水不能外排,部分聚驱区块的配制方式由清配清稀(清水配制、清水稀释)转 向清配污稀(清水配制、污水稀释),干粉用量大幅增加,采收率较清配清稀降低1~3个百 分点。为探索聚合物污水体系条件下降低干粉用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结合油田实际 情况分析,采用新型耐污水聚合物是解决污水稀释聚合物用量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油用耐污水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具有抗温、抗盐、抗菌、粘 度保留率高、能够使用油田采出污水配制的特点,在污水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溶解性和 增粘作用,较高幅度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油用耐污水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采油用耐污水聚合物,是由下列组分按质量份数比制备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采油用耐污水聚合物是由下列组分按质量份数比制 备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1#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2#引发剂为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或三乙醇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3#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或偶氮二 异丁基脒盐酸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接枝磺化淀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44.72份亚硫酸氢钠溶于200份蒸馏水中,加入到三口圆底烧瓶中,在三口 圆底烧瓶上分别装上恒压漏斗、冷凝管以及电动搅拌器,整套装置置于水浴中。将3.45份 的质量分数为20%的亚硝酸钠溶液装入恒压漏斗中,在搅拌条件下,将质量分数为20%的亚 硝酸钠溶液在20min内匀速滴加到三口烧瓶中,控制温度在90℃,继续反应70min,得到酯 化剂,以上均为质量份数。
步骤二:将步骤一所得的酯化剂用10%氢氧化钠调节PH至8.0,待用。
步骤三:将淀粉用蒸馏水配置成35%的淀粉乳。取100份35%的淀粉乳于三口圆底烧 瓶中,用10%氢氧化钠调节PH至8.0,碱化20min。在三口圆底烧瓶上分别装上恒压漏斗、冷凝管以及电动搅拌器,在恒压漏斗中装入2份步骤二所得酯化剂,将三口烧瓶置于500W的超声波条件下,将淀粉乳超声处理60min,超声处理过程中,将酯化剂匀速滴加入淀粉乳中。超声结束后,在35℃温度下,继续反应6h。反应结束后,用1mol/L的盐酸溶液将乳液 PH调节至6.5,得到中间体,待用。以上均为质量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吉地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0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