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岩隧道TBM支护系统和支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10034.5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满潮;郭志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5;E21D11/18;E2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6号3号楼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tbm 支护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衬砌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岩隧道TBM支护系统和支护方法。管片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中均设有NPR锚固件,其对围岩进行锚固约束,形成强大的NPR锚固件和管片组合为核心的临时支护系统。支护方法为:在掌子面掘进时,需要预留一定的变形空间,用于围岩的变形能的释放;掌子面开挖完成后,NPR锚固件需及时对围岩进行高预紧力支护,对围岩进行高应力补偿,促使围岩重新恢复原始应力状态,达到控制围岩稳定的目的。施工工序为;第一步:掌子面掘进后在隧道壁面铺设钢筋网;第二步:在钢筋网上将管片拼装成环形管道;第三步:在管片的通孔中安装NPR锚固件;第四步,待围岩稳定后拆除管片,进行二次衬砌的施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衬砌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软岩隧道TBM支护系统和软岩隧道TBM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软岩隧道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围岩大变形甚至塌方的危险,所以一般采用封闭的TBM施工方案,即隧道掌子面推进后,后方及时施工支护结构,从而更大程度上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由于地质条件以及初次支护技术难以控制围岩变形等因素限制,TBM经常出现卡机等现象,使软岩隧道TBM施工技术面临巨大困难,成为软岩隧道TBM施工的技术瓶颈。
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过程中,高应力补偿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应力补偿是指,围岩开挖完成后,通过支护结构及时对围岩形成反向约束力的支护系统。传统支护结构由于支护材料本身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等因素,无法与围岩实现结构、刚度以及强度上的耦合。在支护结构的整个变形过程,吸收围岩变形能极为有限,最终因支护结构失效导致围岩失稳破坏,使软岩隧道TBM系统出现卡机等故障,而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软岩隧道TBM支护系统和软岩隧道TBM支护方法,以解决上述所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软岩隧道TBM支护系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岩隧道TBM支护系统,包括:
锚网,所述锚网铺设在隧道壁面,用于防止碎石散落;
管片,所述管片拼接形成环形管道,所述锚网设置在所述环形管道与隧道壁面之间,所述管片中部设有通孔;
NPR锚固件,所述通孔中均设有所述NPR锚固件,所述NPR锚固件的一端锚固在隧道围岩上,另一端伸出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NPR锚固件为NPR锚索。
进一步的,所述NPR锚固件为NPR锚杆。
进一步的,一部分所述NPR锚固件为NPR锚杆,另一部分为NPR锚索。
进一步的,所述NPR锚杆由NPR冷轧钢材在锻造过程中加入NPR微小单元,形成弥散颗粒,进行加工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管片为钢管片,所述钢管片为NPR钢管片,所述NPR钢管片由NPR冷轧钢材在锻造过程中加入NPR微小单元,形成弥散颗粒,进行加工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锚网为钢筋网,由微观NPR钢绞线编织而成,所述微观NPR钢绞线由NPR冷轧带肋钢筋在锻造过程中加入NPR微小单元,形成弥散颗粒,进行加工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微观NPR钢绞线编织方式为方形编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软岩隧道TBM支护方法,包括
第一步,掌子面掘进后在隧道壁面铺设钢筋网;
第二步,在钢筋网上将管片拼装成环形管道;
第三步,在管片的通孔中安装NPR锚固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中矿创新联盟能源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00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