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9149.2 | 申请日: | 2021-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0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剑兵;王兴谋;冯德永;江洁;李长红;宫红波;贺洋洋;杨景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G06Q50/02;G06N3/04;G06N3/08;G06N20/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融合 模型 储层多 分类 预测 方法 | ||
1.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1:获取井震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步骤2:通过特征优选算法获得更能代表储层特征的属性输入模型;
步骤3: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横向切片特征学习;
步骤4:设计时序特征并输入到循环神经网络分支进行预测;
步骤5:将深度特征数据输入到深度特征网络中进行训练;
步骤6:使用特征交叉方式进行自动特征工程计算;
步骤7:进行多分类储层预测,获得储层预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将地震处理后的叠后地震数据以及相关解释文件进行预处理,将整个地震体处理成一个三维矩阵,由线号line、道号cdp以及时间time维度构成;在生成了地震体特征文件后,用时深关系转化的方法将其对应的储层标记数据由深度转化为时间维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现场工程师在勘探过程中记录的每个勘测点的时间和深度对应关系,建立一个线性模型去拟合一个时间-深度的转化函数,根据该模型拟合的线性方程将数据中的所有时间参数转换为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利用xgboost模型进行计算,按照时序顺序分别输入每个步骤1中的特征文件的点位值和标记,其中每个特征文件对应了一个提升树,通过设计的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拟合学习,最终确定参数并得到排序特征向量,获得特征重要性排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先将所有特征文件表示为数据集D,然后使用k个提升树模型进行xgboost排序训练;在进行xgboost模型计算时,按照时序顺序分别输入每个特征文件的点位值和标记即储层或者非储层,其中每个特征文件对应了一个提升树,通过设计的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拟合学习,最终确定参数并得到排序特征向量,获得特征重要性排名;然后对排名靠前的特征数据进行横向切片、垂向切片、深度点位特征和采样点统计特征进行生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设计卷积神经网络模块进行横向特征的提取,通常地质体在横向上的展布范围要比垂向上的大得多,使用14×14的网格地震数据水平切片作为输入数据,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更高维度的特征,横向特征提取能够抽取得到更多的有效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该卷积神经网络包括3个卷积层、2个池化层和一个全连接层,全连接层的长度为64个,激活函数为relu。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通过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来对地震体的垂向层级特征进行提取,双向门控循环单元采用上下5个采样点作为输入,结果拼接作为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获取所有井位点的训练数据,并将每一个点的深度转化到(1,n)的序列中,n为地震数据的采样点个数,通过逐个编码的形式将深度信息转化为n维向量d,再初始化一个特征嵌入权重w,将深度特征从高维度转化为低维度,然后输入到融合模块中进行储层分类预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对多个特征进行特征交叉计算,使用特征交叉公式对所有的特征进行线性计算相加和二阶组合计算并相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深度融合模型的储层多分类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对上述卷积神经网络分支和循环神经网络分支的输出向量进行多种方式融合;将步骤3、4、5、6得到特征向量进行拼接,获得融合特征向量,然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进一步特征计算,最后接入多分类器获得储层预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91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