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青光眼手术粘小管成形术的自动送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4907.1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35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边桂彬;李桢;李明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H02K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孙剑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光眼 手术 粘小管 成形 自动 装置 | ||
1.青光眼手术粘小管成形术的自动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驱动和传动结构、微导管固定结构、装卡结构和力学传感器;所述驱动和传动结构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微导管固定结构和所述驱动和传动结构连接,所述力学传感器安装于微导管固定结构上并位于所述微导管固定结构和所述驱动和传动结构之间,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装卡结构;
所述微导管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旋钮、夹紧旋钮、微导管平台、微导管支架、微导管的接口管和装压块;通过将所述固定旋钮旋转进所述驱动和传动结构中,将所述微导管平台和所述驱动和传动结构固定,通过所述夹紧旋钮将所述力学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微导管平台上,所述微导管支架通过一对所述装压块安装在微导管平台上,所述微导管的接口管固定在所述微导管支架上;所述微导管的接口管采用三段式不锈钢导管结构;两两相套安装;
所述驱动和传动结构包括:电机、驱动带轮、舵轮、同步带、滑块、线性导轨、随动模块、夹紧板和夹紧块;
所述的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电机与驱动带轮相接,带动驱动带轮转动,驱动带轮通过同步带直接与从动的舵轮相连接,通过同步带传递动力,所述夹紧板通过与夹紧块配合夹紧固定在同步带上,随同步带滑动,所述随动模块通过夹紧板两侧壳体留下的缝隙,伸出的两个安装耳安装于夹紧板,所述滑块固定于所述夹紧板下方,安装在线性导轨上方,线性导轨通过与壳体上的槽配合,使得线性导轨的位置始终保持竖直,并用螺丝固定于壳体内部;
所述微导管平台与随动模块上的凹槽相配合,将固定旋钮转进去,将微导管平台与随动模块固定为一体;
所述微导管的接口管包括:
第一段不锈钢导管、第二段不锈钢导管、第三段不锈钢导管、弹簧;所述第一段不锈钢导管套入连接所述第二段不锈钢导管,所述第二段不锈钢导管套入连接所述第三段不锈钢导管,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第二段不锈钢导管外;
在所述第三段不锈钢导管的末端连接软管,再由所述软管连接一段毛细管;
所述微导管的接口管包括:所述第三段不锈钢导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段不锈钢导管的外径,所述第二段不锈钢导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段不锈钢导管的外径,所述第一段不锈钢导管的内径大于微导管的结节结构的直径;
所述毛细管的弧大于11.5mm,小于12.5mm,与人眼中的schlemm’s管的弧度范围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术粘小管成形术的自动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导管固定结构还包括:微导管同轴调节结构,所述微导管同轴调节结构设置于所述微导管支架的两侧,用于调整所述微导管的接口管前后两端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青光眼手术粘小管成形术的自动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卡结构包括:装卡扣、装卡轴、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装卡扣和装卡轴设置在所述装卡平台的前端,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装卡结构的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装卡平台的后端;所述装卡扣和装卡轴配合安装,装卡轴按压下去,然后卡入装卡扣中,松开手之后,安装轴即可自行弹出,装卡轴按压下去的部分的直径与装卡扣的孔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青光眼手术粘小管成形术的自动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设置有第一滑槽限位器,防止卡进第一滑槽的时候过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9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