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加强保温板外墙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4493.2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吴耀清;荣丽娟;陈海兵;贺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4B1/80;B28B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郑园 |
地址: | 452375 河南省郑州市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 加强 保温 外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加强保温板外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外墙板工艺复杂,施工效率低,保温连接件材料成本高的问题;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内页板,保温层和外页板,内页板通过保温层和外页板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单元和连接填料,保温单元通过连接填料连接,连接填料与外页板和内页板连接。本发明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避免使用价格较高的保温连接件,节约成本;六边形保温块结构强度增高,重量又很轻,还有益于隔音和隔热;玄武岩纤维布包裹保温块,增加保温板的抗拉抗压强度;采用玻璃微珠或陶粒做粘结剂的填充,既保证了连接,同时也起到了填充作用;采用纤维混凝土,提高连接性能,增加外页板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装配式加强保温板外墙。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预制夹芯保温系统由内外两层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夹在其间的保温材料通过专用连接件组成的具有特定保温性能要求的外墙板,对内侧墙片和保温材料形成有效的保护。使用的专用连接件多为国外进口,成本高;现在使用较多的内页板与外页板多由普通钢筋混凝土墙板组成,内页板和外页板之间设有钢筋,通过现有专用连接件连接,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对保温板进一步的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施工效率低,且普通混凝土抗冻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装配式加强保温板外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制外墙板工艺复杂,施工效率低,保温连接件材料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加强保温板外墙,包括内页板,保温层和外页板,内页板通过保温层和外页板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单元和连接填料,保温单元通过连接填料连接,连接填料与外页板和内页板连接。
进一步的,保温单元包括外纤维层和保温件,轻质型保温块设置在外纤维层中。保温件为六边形轻质保温块。外纤维层为玄武岩纤维层。
进一步的,连接填料包括颗粒填充件和粘结件,颗粒填充件设置在粘结件内。颗粒填充件为陶粒或保温玻璃微珠。粘结件为泡沫玻璃粘结剂或发泡混凝土。外页板为纤维混凝土外页板。内页板包括钢筋加固件与浇筑件,加固件设置在浇筑件内。
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内页板:在模具内铺设钢筋加固件,铺设完成后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内页板;S2:加工保温件:将保温板加工成六边形件形成保温件,在保温件外层包裹一层玄武岩纤维布,形成保温单元;S3:铺设保温单元:在内页板凝固前的表面上均匀的铺设一层保温单元;S4:制作保温层:在相邻的保温单元的缝隙中填充陶粒或玻璃微珠并浇筑发泡混凝土或泡沫玻璃粘结剂,形成保温层;S5:铺设外页板:在保温层外铺设纤维混凝土形成外页板,凝固后形成保温板外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避免使用价格较高的保温连接件,节约成本;采用六边形保温块结构强度增高,重量又很轻,还有益于隔音和隔热;采用玄武岩纤维布包裹保温块,增加保温板的抗拉抗压强度;采用玻璃微珠或陶粒做粘结剂的填充,既保证了连接,同时也起到了填充作用;采用纤维混凝土,提高连接性能,增加外页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保温层局部侧视图;
图3为图2中保温件与外纤维层连接结构图;
图4为图2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外页板的剖视图;
图中:1-内页板,101-浇筑件,102-加固件,2-保温层,201-保温件,202-外纤维层,211-颗粒填充件,212-粘结件,3-外页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未经中建科技河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4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总线通信芯片老化测试装置
- 下一篇:磁芯结构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