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级防护的装配式钢箱棚洞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9600.7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60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袁松;王峥峥;黎良仆;王希宝;杨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7/04 | 分类号: | E01F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级 防护 装配式 钢箱棚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防护的装配式钢箱棚洞,解决了无法自由分级分层防护等问题。本发明包括主体承重框架和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可活动索拖柱、拉绳和柔性网,顶部框架的顶点处连接可活动索拖柱,相邻可活动索拖柱之间设有圆管斜撑连接,柔性网通过拉绳固定于可活动索拖柱的顶部且向一侧倾斜,沿底部框架的钢梁两端均设有钢棒耗能器,钢棒耗能器远离底部框架的一端通过拉绳穿过滑轮与其对应可活动索拖柱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层包括砂垫层、混凝土板垫层和支座,混凝土板垫层上铺设砂垫层,若干支座均匀设置于顶部框架的钢梁上与混凝土板垫层连接。本发明具有可自由组合防护,避免多次落石冲击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级防护的装配式钢箱棚洞。
背景技术
中国西部地形条件复杂,造就了很多傍山公路,一旦出现地震、强降雨等地质灾害,高位崩塌对傍山公路的损坏是最为严重,生命财产损失也最大。棚洞作为防护高位崩塌末端防护措施,是傍山公路最后一道防线,如何在灾害发生后,钢棚洞建设的快速化、标准化、高设防能级化成为趋势。
现有技术中应对高位崩塌通常采用横梁以及立柱,无法根据具体的崩塌情况对应选择适合的防护能级快速进行防护救援处理,还存在有无法长时间承受多次落石的冲击,导致钢箱棚洞变形,且无法回收重复利用,经济效益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无法自由分级分层防护,无法长时间承受多次落石冲击,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分级防护的装配式钢箱棚洞。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级防护的装配式钢箱棚洞,进一步优化,包括主体承重框架和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层均设置于所述主体承重框架上,所述第一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缓冲层上。
通过设置的分级的装配式钢箱棚洞,设置有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以及主题承重框架,承接崩塌落石,当达到第一缓冲层的承接能力后,可由第二缓冲层进行分散第一缓冲层承受的冲击,从而逐一分散落石的原始冲击力,以保障主体承重框架的承受能力,同时可根据具体设防标准能级进行自由选择组合,即可以仅设置第一缓冲层于主体承重框架上,也可仅设置第二缓冲层于主体承重框架上,或是将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设置于主体承重框架上进行防护,以达到防护的最佳效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主体承重框架包括顶部框架、底部框架以及两个侧部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和底部框架通过两个所述侧部框架连接形成矩形的主体承重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内设置有横梁,沿所述顶部框架的钢梁两端均设置有外沿梁,外沿梁沿背离顶部框架的方向延伸,且外沿梁与顶部框架位于同一平面,两个所述侧部框架内均设置有两个圆管形成斜撑。
通过设置的主体承重框架为矩形,从而与抢修道路路面结构相适配,且形成的主体承重框架内便于行人或车辆等行驶通过,设置外沿梁和滑轮能够通过拉绳连接作用下,进行拉伸,以实现耗能,减缓冲击硬性,同时设置两个圆管于侧部框架上形成斜撑,能够实现加强主体承重框架的固定效果,避免落石多次冲击损毁框架的现象。
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可活动索拖柱、拉绳和柔性网,所述顶部框架的顶点处连接所述可活动索拖柱,相邻所述可活动索拖柱之间设置有圆管斜撑连接,所述柔性网通过所述拉绳固定于所述可活动索拖柱的顶部且所述柔性网设置向一侧倾斜,所述外沿梁远离顶部框架的一端设置有滑轮,沿所述底部框架的钢梁两端均设置有钢棒耗能器,所述钢棒耗能器远离底部框架的一端通过拉绳穿过所述滑轮与其对应所述可活动索拖柱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外沿梁的长度设置为1m-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9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