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路协同定位方法、装置、车载定位系统及路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8145.9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95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鑫;胡金玲;赵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4/44;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曹娜 |
地址: | 10019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协同 定位 方法 装置 车载 系统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路协同定位方法、装置、车载定位系统及路侧设备,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一个路侧设备RSU发送的第一车辆对万物V2X消息,第一V2X消息携带RSU位置信息;基于第一参数确定车辆与所述RSU的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包括第一距离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包括第一距离信息和第一角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通过对V2X直通链路上传输的信号进行测量确定;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RSU位置信息,确定车辆位置。本申请的方案实现了在无GNSS场景且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实现对车辆的精确定位。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路协同定位方法、装置、车载定位系统及路侧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车路协同/车联网定位方式存在多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GNS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eal-TimeKinematic,RTK)在有GNSS信号覆盖的情况能够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但在无GNSS覆盖或者GNSS信号覆盖不佳的情况下(如隧道、地下运输通道、煤矿井下、城市管廊等),GNSS/GNSSRTK无法实现定位或者无法支持高精定位,此时支持车路协同需要采用其他的定位方式。但是,其他定位方式中:
采用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方式辅助定位,和/或基于传感器(例如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的方式定位中,如需实现高精度定位,通常还需要预先采集高精地图,通过特征点检测并与高精地图进行匹配,才可实现高精定位,但对于车路协同应用而言,需要全国的高精地图达到较高覆盖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路协同定位方法、装置、车载定位系统及路侧设备,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无GNSS场景下车辆的高精定位需要依赖高精地图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路协同定位方法,应用于车载定位系统,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路侧设备RSU发送的第一车辆对万物V2X消息,第一V2X消息携带RSU位置信息;
基于第一参数确定车辆与所述RSU的第一定位信息,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包括第一距离信息,或者,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包括第一距离信息和第一角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通过对V2X直通链路上传输的信号进行测量确定;
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RSU位置信息,确定车辆位置。
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定位信息和所述RSU位置信息,确定车辆位置,包括:
根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车辆与至少一个RSU的第二定位信息、所述RSU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定位信息,确定所述车辆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包括第二距离信息,或者,所述第二定位信息包括第二距离信息和第二角度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检测传感器的检测数据;
确定所述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根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车辆与至少一个RSU的第二定位信息、所述RSU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定位信息,确定所述车辆位置,包括:
在确定所述检测数据有效的情况下,根据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车辆与至少一个RSU的第二定位信息、所述RSU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定位信息,确定所述车辆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第一测量参数,所述第一测量参数为基于物理直通链路控制信道PSCCH的解调参考信号DMRS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或者,所述第一测量参数为基于物理直通链路共享信道PSSCH的DMRS测量的RSRP;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8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