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域智能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5006.0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6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徐萌;赵锐;赵泽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5F1/00;B65F1/14;B65F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域 智能 垃圾桶 | ||
一种水域智能垃圾桶。其包括桶体和安装在桶体上的湿度传感器、摄像头、测距传感器、北斗模块、螺旋桨、控制器、水泵、电子罗盘和水槽;本发明提供的水域智能垃圾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实现了水域表面漂浮垃圾的自动收集,在水域表面垃圾不多,不适合动用大型垃圾收集机器时,有效解决了水域表面垃圾分散,影响水域环境卫生及美观的问题,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并且避免了人工收集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上智能垃圾清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域智能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经济形式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产业,更多的人将会将闲暇时间分配到用于休闲娱乐,而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就成为重点关注的对象。特别是各种水域环境卫生的可持续维护则是一个长久焦点问题,水域垃圾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最之一,比如人流量大的城市公园湖泊等处会产生许多新垃圾,这样会影响水域环境卫生及美观。这些新垃圾的特点是产生的周期短,分散且数量较少,而且没有必要动用大型垃圾收集机器,因此如何将水体垃圾有效清理,考虑到环境维护难度和经济投入,节省人力等的投入,急需设计开发一款专门用于收集水域表面垃圾的智能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域智能垃圾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水域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湿度传感器、摄像头、测距传感器、北斗模块、螺旋桨、控制器、水泵、电子罗盘和水槽;其中,所述的桶体是由外桶体和内桶体构成的夹套式长方体形结构,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内桶体的上端呈开口状且中部设有一块垂直的隔板,由此将内桶体的内部腔体分成可回收垃圾内桶和不可回收垃圾内桶;外桶体的四个侧壁内侧部位分别设有一个密闭的水槽;外桶体的每个侧壁外表面、每个水槽内部、可回收垃圾内桶和不可回收垃圾内桶内分别安装一台水泵;可回收垃圾内桶和不可回收垃圾内桶中的水泵出口分别与一根排水管的一端相连,排水管的另一端从内向外依次贯穿内桶体和外桶体的侧壁后位于桶体的外部;每台位于外桶体侧壁外表面上的水泵出口分别与一根抽水管的一端相连,抽水管的另一端从外向内贯穿外桶体的侧壁后位于相近的水槽内;每台位于水槽内的水泵出口分别与一根调节水管的一端相连,调节水管的另一端从内向外贯穿外桶体的侧壁后位于桶体的外部,其中两根相对的调节水管的外端部向左或向右水平弯折,另两根相对的调节水管的外端部则向右或向左水平弯折,因此可利用调节水管的排水方向使水域智能垃圾桶顺或逆时针旋转;多个湿度传感器分布在外桶体的侧壁外表面中部和上端外围、水槽的中部、可回收垃圾内桶和不可回收垃圾内桶的底部;摄像头安装在任一水槽的背板上部,用于采集垃圾或障碍物的图像;多个测距传感器分布在外桶体的侧壁外表面以及内桶体的侧壁上端,用于检测其与垃圾间的距离;北斗模块、控制器和电子罗盘均安装在内桶体的内下部,可利用北斗模块和电子罗盘的相互配合来定位水域智能垃圾桶所处的位置,以及向指定地点移动时对方向的调整;外桶体的每个侧壁外表面上分别安装一个带有电机的螺旋桨;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摄像头、测距传感器、北斗模块、螺旋桨、水泵和电子罗盘电连接,并且北斗模块以无线的方式与管理人员手持的移动通讯设备相连接。
所述的控制器采用stm32f103ZET6型号的单片机。
所述的摄像头的型号为OV7725。
所述的电子罗盘的型号为GY-26
所述的测距传感器采用GP2Y0A21YK0F红外测距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水域智能垃圾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实现了水域表面漂浮垃圾的自动收集,在水域表面垃圾不多,不适合动用大型垃圾收集机器时,有效解决了水域表面垃圾分散,影响水域环境卫生及美观的问题,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并且避免了人工收集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域智能垃圾桶纵向结构简易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域智能垃圾桶简易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5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