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假单胞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4627.7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雄;董星辰;王黎明;张晓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湖北环境修复与治理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38;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常海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假单胞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假单胞菌及其应用,其命名为假单胞菌MeP(Pseudomonas sp.MeP),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368。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假单胞菌在降解邻甲酚和/或2,4‑二叔丁基酚中的应用;该假单胞菌可以同时发酵降解邻甲酚和2,4‑二叔丁基酚,避免了传统的酚类污染物处理方法中成本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公共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对实验条件要求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发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假单胞菌是一类普遍存在的好氧(一些假单胞菌亦可利用硝酸盐与其他氮氧化合物进行无氧呼吸)、直或微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类具有代谢多样性、分布广泛种类多样的环境微生物,因其超强的适应力存在于不同的生境中。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可以感染昆虫、线虫、植物、哺乳动物,其中也包含人类。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可用来降解有毒垃圾(如芳香族与氯化化合物)。随着社会工业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焦化、印染、石化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酚废水被肆意排放到环境中,使得经处理过后的废水依然无法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因而各界的受到广泛关注。含酚废水的成分以苯酚和甲酚为主,邻/间/对甲酚常同时存在,是我国法规中规定的重点监控环境污染物之一。
目前所使用的去除废水中酚类污染物的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通过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法组合,能够有效的去除酚类污染物。其中化学法和物理法以下几种工艺较为成熟:化学氧化法、化学沉淀法、光催化法、萃取法和吸附法,但以上几种方法均存在成本高、过程复杂、技术难度高、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公共环境容易造成危害。生物法是近年来新兴的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目前大多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中的酚类污染物,但该法仅针对水溶性较好,毒性不高的苯酚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对甲酚这一类溶解度低,毒性较大的物质的降解能力有限,且此方法对废水负荷波动及冲击的适应能力较差。为了强化现有技术方案,筛选出具有高降解效率以及耐受高毒性污染物质菌株的研究方兴未艾。据报道,在自然界中,能够降解苯酚等酚类物质的微生物主要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等。
但上述这些菌株普遍存在环境适应能力弱、对甲酚等高毒性酚类物质耐受差、降解效率低等问题。因此筛选能耐受高浓度范围以及邻甲酚等高毒性底物同时能降解2,4-二叔丁基酚的高效降解菌株或混合菌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株假单胞菌及其应用,该株假单胞菌能同时降解邻甲酚和2,4-二叔丁基酚。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株假单胞菌,所述假单胞菌的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21368。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所述的假单胞菌在降解邻甲酚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所述的假单胞菌在降解2,4-二叔丁基酚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所述的假单胞菌在降解邻甲酚和2,4-二叔丁基酚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酵菌剂,所述发酵菌剂包括:
将所述的假单胞菌进行发酵获得的发酵液;
或将所述发酵液经喷雾干燥获得干粉菌剂。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采用所述的假单胞菌降解邻甲酚或/和2,4-二叔丁基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的假单胞菌或者所述的发酵菌剂加入到以邻甲酚或/和2,4-二叔丁基酚为碳源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以使所述的假单胞菌利用所述碳源进行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无机盐液体培养基的pH为7.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湖北环境修复与治理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大学;湖北环境修复与治理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4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