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炔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量子点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9226.2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4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蔡称心;乔玲;胡耀娟;周家兴;潘永慧;吴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B82Y20/00;B82Y40/00;C01B32/15;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孙斌 |
地址: | 2100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量子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炔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量子点和应用,该石墨炔量子点是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石墨炔溶于水中,进行超声处理获得溶液A;超声后直接转移至反应釜水热处理得到溶液B;水热反应后的溶液B进行透析,透析液冷冻干燥,即可得到石墨炔量子点GDQDs。本发明的石墨炔量子点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最佳激发波长为347nm,此时最大荧光发射峰位于430nm处,且具有蓝色荧光,同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于活细胞的荧光检测和成像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炔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量子点和应用。
背景技术
量子点是一种准零维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尺寸小和独特的电子结构而引起的量子限域效应,赋予了量子点荧光寿命长、光学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从而使其在光电材料、纳米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被开发的是无机量子点和碳点,其中,常见的无机量子点主要由包含IV、II-VI,IV-VI或III-V元素的溶液通过化学溶液生长法形成。而碳点(包括碳量子点和石墨烯量子点)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合成的,其中,自上而下的方法是通过将大量的碳源(例如石墨,石墨烯或碳纤维)直接剥落成纳米级碳点,然后进行表面处理来实现的,具体的有电弧放电法、激光烧蚀/照射法、电化学法、化学剥离法等;与自上而下的剥离方法不同,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是从包含碳元素的小分子(如葡萄糖、柠檬酸等)或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或其他芳香分子结构(如富勒烯)来合成石墨烯量子点,具体的有热裂解法、水热法、溶液化学法、微波法和基于锚定/支持/MOF模板的方法。
活细胞及胞内生物功能分子的荧光成像和追踪对于深入了解和阐释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治疗过程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用于成像的荧光物质主要有:荧光蛋白、有机荧光小分子包括商业化的荧光基团、聚合物点、量子点等。其中量子点特别是碳点由于其直径小、荧光峰窄、光稳定性好、生物毒性低的特点具有取代有机染料用于活细胞及细胞内生物功能分子荧光成像的潜力,因此开发用于荧光成像的碳点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石墨炔(GDY)作为一类新的碳同素异形体自被发现并合成以来被广泛应用。但是石墨炔量子点GDQDs作为GDY和氧化石墨炔(GDYO)的衍生物,目前的制备方法还比较局限,特别是在自下而上方法合成方面,由于用于最终生成炔键的前躯体有限,目前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方法来合成石墨炔量子点。但是该方法首先需要对石墨炔进行强氧化、离心、透析;再进行超声、水热、二次透析才能获得。导致制备过程复杂,制备周期长,同时也会降低产率,因此有待进一步地开发出较为简便有效、周期短的制备方法来替代现有方法,从而推进碳点在活细胞荧光成像中的商业化过程。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的制备石墨炔量子点GDQDs的方法,该制备方法主要涉及超声后直接采用水热法,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适于扩大化生产。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石墨炔量子点及其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石墨炔量子点(GDQDs)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石墨炔溶于水中,进行超声处理获得溶液A,为深棕褐色溶液;
(2)将溶液A进行转移至反应釜水热处理得到溶液B,为均一淡黄色溶液;
(3)水热反应后的溶液B进行透析,透析液冷冻干燥,即可得到石墨炔量子点GDQDs。
其中,步骤(1)中所述石墨炔溶于水中石墨炔浓度为1-2mg/mL,超声时间为1-2h,超声功率为400-600W。通过预超声得到碎片化小尺寸的GDY,以利于后面处理得到尺寸均一的量子点,缩短后期超声混合的时间以及降低水热处理的条件温度和时间。
其中,步骤(2)所述反应釜中水热的温度为150-160℃,时间为3-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