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门联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9059.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葛汉青;李恒文;曾世文;冯家晟;位云成;黄东盛;张立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15/06 | 分类号: | E05D15/06;E05F17/00;E05B81/06;E05B8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沈丹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联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联动机构,包括锁闭杠杆、固定轴、主动滑筒、从动滑筒、联动件、主动轴、从动轴、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平行固定,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分别套在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上滑动,并通过联动件连接,实现同步运动,固定轴固定于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之间,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安装在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上,锁闭杠杆安装在固定轴上,锁闭杠杆绕固定轴轴心旋转,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滑至滑至锁闭位置处时,主动轴和从动轴与锁闭杠杆一端接触。本发明利用杠杆原理,实现联动机构主动滑筒对从动滑筒的锁闭,避免联动件长时间受到交变力,在联动件断裂时,可保证车门处于锁闭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车门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客运车辆门领域中,机构是车门的核心部件,用于驱动门扇按既定轨迹运动。联动机构通过联动件(包括皮带、钢丝绳以及链条等)连接主、从动门扇,实现左右门扇相对运动,可缩短机构长度,简化传动结构,从而减小机构安装空间,降低制造成本。然而,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当联动件受力发生弹性变形时,会造成车门关不紧,振动噪声大,影响乘车舒适性。而联动件长时间承受交变力,会产生疲劳断裂,影响行车安全,增加售后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防止车门机构联动件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受力和断裂的车门联动机构。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车门联动机构,包括锁闭杠杆、固定轴、主动滑筒、从动滑筒、联动件、主动轴、从动轴、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平行固定,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分别套在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上滑动,并通过联动件连接,实现同步运动,固定轴固定于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之间,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安装在主动滑筒和从动滑筒上,锁闭杠杆安装在固定轴上,锁闭杠杆绕固定轴轴心旋转,从动滑筒滑至锁闭位置处时,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与锁闭杠杆一端接触。
所述锁闭杠杆与主动轴接触的一端到固定轴的距离小于锁闭杠杆与从动轴接触的一端到固定轴的距离。
所述主动轴先与锁闭杠杆一端接触,并驱动锁闭杠杆绕固定轴旋转,当主动滑筒运动至锁闭位置时,锁闭杠杆停止转动,此时,锁闭杠杆另一端与从动轴接触。
所述车门联动机构还包括复位装置,复位装置用于复位锁闭杠杆。
所述复位装置为复位扭簧,复位扭簧一端固定在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之间,复位扭簧另一端固定在锁闭杠杆上。
所述复位扭簧一端通过固定销固定在第一长导柱和第二长导柱之间。
解锁时,所述锁闭杠杆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当锁闭杠杆长边与固定销接触时完成复位。
所述复位扭簧另一端通过限位销固定在锁闭杠杆上。
本发明的车门联动机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机构主动和从动滑筒间设置联动件(包括皮带、钢丝绳、链条等),利用主动滑筒带动从动滑筒做相对运动,实现车门开关运动。在车门关到位位置处设置锁闭杠杆装置,利用杠杆不同臂长的旋转速度差,避免杠杆与主、从动滑筒运动干涉。在车门关到位处,主动滑筒通过杠杆实现对从动滑筒的锁闭,并通过调节联动件的连接长度改变主、从动滑筒相对位置,保证锁闭可靠。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利用杠杆原理,实现联动机构主动滑筒对从动滑筒的锁闭,避免联动件长时间受到交变力,在联动件断裂时,可保证车门处于锁闭状态;
(2)利用杠杆不同臂长的旋转速度差,实现锁闭杠杆与主、从动部件的协调运动,避免干涉;
(3)调节联动件长度改变主、从动滑筒相对位置,保证锁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联动机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90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