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压分离式压电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8043.9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崔利娜;王岳成;王瑶迪;王仕诚;杨硕;王世龙;何兆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分离 压电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挤压分离式压电发电装置,由套筒,壳体一,壳体二,压电振子,激励导柱,基座组成,所述套筒内壁开设有压电振子凹槽,壳体一、二端部开设有圆柱形凹槽,壳体中心处开设有球形凹槽,压电振子由金属基板和压电片组成,压电片粘接在金属基板上,弹簧的两端一端与端盖进行点焊的连接,另一端与激励导柱的平面点焊连接,激励导柱的弧面一端与激励小球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压电振子凹槽内安装有压电振子,达到装配整个装置发电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分离式压电发电装置,属于压电发电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几年,便携式电子设备、微机电系统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民用、军事、医疗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民用方面,基本贯穿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目前大多数微电子产品供能源都还是传统的电池,这也使使用者必须定期给设备充电。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机械能,比如开门时安装在门后的磁吸产生的撞击力,可以将此撞击力产生的机械能用压电俘能器收集起来,转化为我们需要的电能,也可以作为压电俘能装置的激励源来产生我们所需要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产生撞击力在一定程度内的施力物体产生载荷的作用下,提出了一种挤压分离式压电发电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挤压分离式压电发电装置,由套筒(1),壳体一(2),壳体二(3),端盖(9),弹簧(8),激励导柱(7)等组成。
所述套筒(1)内壁两端开设四个压电振子凹槽(1-1),均匀分布于套筒(1)内壁同一圆周上;壳体一(2)两端底面分别开设有圆形凹槽(2-2),中心开设有球形凹槽(2-3);端盖(9)与套筒端面的压电振子凹槽(1-1)进行固定连接;所属套筒的压电振子凹槽(1-1)中卡有压电振子(4),压电振子(4)由金属基板(4-2),压电片(4-1)粘接而成;激励装置由弹簧(8),激励导柱(7),激励小球(6)组成,弹簧(8)的两端一端与端盖(9)进行点焊的连接,另一端与激励导柱(7)的平面点焊连接,激励导柱(7)的弧面一端与激励小球(6)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的压电振子凹槽(1-1)中安装有压电振子(4);所述壳体一(2)和所述壳体二(3)靠近套筒(1)上的压电振子(4)放置,达到装配整个装置发电的目的。
作为上述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一(2)与壳体二(3)应在套筒(1)中心安装放置,确保小球(6)受到冲击力的作用时壳体一(2)和壳体二(3)不会过度挤压压电片(4-1),进而通过挤压使壳体一(2)与壳体二(3)分离,加大压电片(4-1)形变,通过压电效应实现俘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安装弹簧(8)时应保证弹簧(8)的刚度,确保弹簧(8)的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当激励小球(6)受到撞击力作用后,激励导柱(7)能够及时恢复至原始位置,避免压电片(4-1)过度变形而损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弹簧(8)与套筒(1)的接触点位置处通过点焊的连接起到连接装置与恢复形变的作用,并且弹簧(8)居中安装。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激励小球(6)受到撞击力的作用,壳体一(2)与壳体二(3)彼此分离,从而增大与压电振子(4)上的压电片(4-1)的接触面积,加大压电片(4-1)的变形,应当保证压电片(4-1)的变形不宜过大而致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主剖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壳体一的剖视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壳体二的剖视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壳体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壳体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激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工业大学,未经长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8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