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坑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7627.4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倪道明;赵鹤泉;贾坚;姜捷;曹琛;梁昊庆;钱炜骏;谢小林;李筱旻;翟杰群;杨科;宋炜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工务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底板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为了减小新建基坑施工对基坑下方的隧道的影响,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种基坑底板结构,设置于隧道上方,包括若干底板分块,所述底板分块通过工程桩固定于基坑底部,所述底板分块依次连接,形成基坑底板。施工时,在基坑开挖前,首先将待施工的基坑底板划分为若干底板分块,然后对一块底板分块上部的土体进行开挖并进行底板浇筑。当当前底板分块施工全部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底板分块的施工。由于采用分块施工的方式对基坑底板进行施工,隧道上方的土体不会在施工过程中一次全部移除,而在一块底板分块施工完毕后,底板分块又提供了原来上部土体对隧道的压力,从而保证了隧道上方有足够的压力,确保隧道不会上浮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率逐步升高,新建基坑的施工不可避免的会在诸如地铁隧道、地下管廊等建筑结构上进行。隧道上方的土体被移除后,会导致隧道上浮变形等问题,不但影响既有的隧道的运营安全,也会对新建基坑的施工安全造成影响。另外,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新建基坑施工期间,隧道的运营会受到影响,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小新建基坑施工对基坑下方的隧道的影响,维持隧道的正常运营,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底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基坑底板结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坑底板结构,设置于隧道上方,包括若干底板分块,所述底板分块通过工程桩固定于基坑底部,所述底板分块依次连接,形成基坑底板。
本发明的一种基坑底板结构,施工时,在基坑开挖前,首先将待施工的基坑底板划分为若干底板分块,然后对一块底板分块上部的土体进行开挖并进行底板浇筑。当当前底板分块施工全部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底板分块的施工。由于采用分块施工的方式对基坑底板进行施工,隧道上方的土体不会在施工过程中一次全部移除,而在一块底板分块施工完毕后,底板分块又提供了原来上部土体对隧道的压力,从而保证了隧道上方有足够的压力,确保隧道不会上浮变形。另外,采用分块施工的方式能将基坑底板的施工周期拆分为若干较小的施工周期,便于单个底板分块的施工在夜间进行,从而减小基坑施工对隧道的正常运营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底板结构中,为了保证底板分块对隧道提供足够的压力,所述底板分块的两端通过工程桩固定于基坑底部,所述工程桩分别设置于隧道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底板结构中,为了保证工程桩与底板分块的连接牢固,所述工程桩的上部设置锚入钢筋,所述锚入钢筋浇筑于底板分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底板结构中,为了减少地铁通过时的震动影响,所述基坑底部与基坑底板之间设置柔性减震隔层,所述柔性减震隔层由下至上包括碎石级配垫层、聚苯乙烯隔离板、以及木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底板结构中,端部相对的底板分块之间设置过渡分块。基坑内部会设置其他结构,如钢柱埋脚等,这些结构会对底板分块的施工产生影响。设置过渡分块后,钢柱埋脚等其他结构可以设置在未浇筑的过渡分块空间中,从而避免其对底板分块的施工产生影响。另外也可以在未浇筑的过渡分块空间中观察底板分块的浇筑质量。待各个底板分块施工完毕后,再对过渡分块进行浇筑。
进一步的,所述基坑底板结构中,为了适应隧道,所述底板分块扇形结构。将底板分块设置为扇形结构后,当隧道的走向发生变化时,底板分块的排列方向也可以相应改变。并且,由于底板分块之间通过钢筋相互连接,将底板分块设置为扇形结构,钢筋的摆放也更加方便,更便于相邻的底板分块的相互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基坑底板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待施工的基坑底板划分为若干底板分块,确定底板分块的大小、位置,并确定工程桩的位置;
S2,将工程桩打入预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工务分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工务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7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减震缓冲的翻腾式搅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坑底板传力结构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