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制备方法及玻璃材料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5537.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3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覃文城;胡伟;谈宝权;王刚刚;袁小彬;吕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2/00 | 分类号: | C03B32/00;C03C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刘桢 |
地址: | 400714 重庆市北碚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致密 玻璃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玻璃基材;2)将步骤1)得到的玻璃基材在其首次化学强化前进行一定时间的热处理,得到所述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其中,所述热处理温度T热与所述玻璃材料的应变点T应按如下控制:T热=(T应‑70℃)~(T应+20℃);所述应变点T应≤550℃。本发明所述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制备方法能够使玻璃的网络结构更加完整,提升了其本征强度,使其经过后续离子交换处理后具有更优异的抗跌落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制备方法及玻璃材料和应用。
背景技术
超薄玻璃,其厚度通常在0.1毫米到1.2毫米之间。当然也有部分型号实现了小于0.1毫米的厚度;其中,厚度在0.2毫米到1毫米之间的超薄玻璃可以实现弯曲,而厚度小于0.2毫米的则可以拥有可折叠的特性。考虑到适用范围、良品率与成本,厚度在0.1毫米至0.5毫米的超薄玻璃在市场中占有更大的份额。
超薄玻璃非常薄,这也降低了超薄玻璃产品本身的重量,在应用中可以为最终成品减重,从而带来重量上的优势。超薄玻璃的“薄”也为超薄玻璃制品带来更好的光学素质,比如在智能手机行业中,超薄玻璃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屏下指纹识别的速度与准确度。超薄玻璃的强化是通过化学强化来实现,具体为盐浴中的大碱金属离子,如钾离子、钠离子,在高温中交换玻璃内部的钠离子、锂离子,最终由于交换离子体积差效应,在玻璃内部产生压应力,使玻璃因碰撞产生的微裂纹更难扩展生长,增大玻璃强度。
目前用于玻璃盖板的超薄玻璃,基本上采用溢流法、浮法进行生产,生产后得到的玻璃材料经过退火处理后,再进行化学强化对玻璃材料的应力性能进行提升。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化学强化对玻璃材料的应力性能提升效果很有限。现有技术在对离子交换工艺进行改进时,着重于提升玻璃材料的离子交换量,因为离子交换量越少,强化后玻璃材料的CT-LD值越小,玻璃材料获得的应力性能也更差。虽然提升离子交换量可以使玻璃材料的CT-LD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但离子交换量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离子交换量反而对玻璃材料的CT-LD造成负面影响,损害玻璃材料在化学强化后所获得的应力性能。同时,离子交换量的增加还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离子交换量的增加会导致玻璃材料中更多的碱金属离子进入用于化学强化的盐浴中,使盐浴出现中毒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后续玻璃材料在盐浴中进行离子交换的效果,更会缩短盐浴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调和玻璃样品在化学强化过程中的离子交换量与玻璃样品最终获得的CT-LD之间这一矛盾的关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难以平衡玻璃样品在化学强化过程中的离子交换量与玻璃样品最终获得的CT-LD存在矛盾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含有碱金属的玻璃基材,其中,所述碱金属至少包含锂元素;
2)将步骤1)得到的玻璃基材在其首次化学强化前进行一定时间的热处理,得到具有高致密性的玻璃材料;
其中,所述热处理温度T热与所述玻璃材料的应变点T应按如下控制:
(T应-70℃)~(T应+20℃);所述应变点T应≤5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5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