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创技术快速培育柳树大冠原冠工程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4212.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9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卢振宇;刘健;焦传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山东一逸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侯绪军 |
地址: | 2568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技术 快速 培育 柳树 大冠原冠 工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创技术快速培育柳树大冠原冠工程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苗圃选择;(2)圃地整理;(3)种条选择与采集;(4)制备插穗;(5)扦插育苗;(6)栽培管理;(7)微创技术处理;(8)苗木出圃;该方法按照培育商品苗的规格设计扦插密度,即扦插行距为200~250cm,株距200~250cm;所扦插繁育的柳树苗不需要二次移栽和截干发帽,直接培育成商品柳树,有利于苗木的快速生长,缩短培育周期;微创技术处理使得剪枝剪口的位置粗度不大于0.5cm,整株苗木没有伤口和疤痕,增强了苗木的抗病性、抗虫性及抗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创技术快速培育柳树大冠原冠工程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柳树是杨柳科、柳属落叶阔叶树,具有树姿优美、根系发达、生长快、易繁殖、分布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具有改碱、治水、防风、固沙等美化环境及改造自然的作用,在水土保持、盐碱地改造、重金属污染土壤与水体修复、城市园林绿化、营造工业用材林和能源林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柳树大苗移栽容易成活,见效快,在绿化工程中经常被采用。但是现在市场上培育大冠苗的方法是截干培育法,即苗木预定干高,留出发枝带后的高度处截干,截干培育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苗木出圃前必须进行二次移栽,培育成胸径为8cm的截干柳树苗木至少需要5年,苗木的培育周期长;二是截干伤口大,在雨季来临时无法愈合,甚至3~4年都无法愈合,病虫害侵入严重,树势衰弱,寿命缩短;三是利用截干法培育的柳树主侧枝易风折,所形成的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截干培育柳树工程苗存在的培育周期长、截干伤口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创技术快速培育柳树大冠原冠工程苗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二次移栽和截干发帽,培育胸径为8cm的柳树大冠原冠工程苗仅需3年,大大缩短了苗木的培育周期;利用微创技术处理后,整株苗木没有伤口和疤痕,苗木的商品性、抗病性、抗虫性和抗风性显著增强。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微创技术快速培育柳树大冠原冠工程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苗圃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力较高、有水浇条件和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为育苗圃;
(2)圃地整理
按照育苗目标和试验规划,整理好苗圃和沟渠,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将肥料均匀撒于地表后,机械旋耕或深翻25~30cm,土地整平后,在插穗的种植行地表,铺设塑料黑地膜;
(3)种条选择与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木质化良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一年生柳树的苗干做扦插种条,在初春柳树休眠期采集种条,将采集来的种条下端泡入水中备用;
(4)制备插穗
制备插穗时,去掉种条树梢组织不充实、木质化程度差的部分,选用粗度在1.5~2cm的苗干,分别剪成12~17cm的插穗,上切口距最上端的芽1~1.5cm,切口要平滑,下切口距离最下端的芽1~1.5cm,上下两端平截,然后按粗细分级,将同一粗度苗干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插穗分别放置,将插穗按30~50穗捆成一捆,置背阴处用湿沙理好备用;
(5)扦插育苗
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开始至种条不发芽之前,利用苗干进行硬枝扦插繁殖,扦插时,在雨后或提前灌溉土壤墒情好时扦插,严格按照插穗的分级,分别扦插,分开育苗,避免出现苗木大小不整齐的现象;扦插密度按照培育商品苗的标准进行扦插,扦插行距为200~250cm,株距200~250cm;将插穗的大头朝下,小头朝上,垂直插入土中;扦插时踩实,浇水后上端的芽刚好露出地面,露出1~1.5cm;
(6)栽培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山东一逸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山东一逸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4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酚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评论显示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