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箍螺纹轴线不重合度的检验工具及其检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83385.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闫凯;张鸿博;韩华刚;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252 | 分类号: | G01B5/25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轴线 合度 检验 工具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箍螺纹轴线不重合度的检验工具及其检验方法,属于油套管接箍参数检测领域。所述检验工具中,检测单元包括杆身、指示表和检测端,检测端包括可伸缩测杆,杆身内设有连杆,连杆一端与指示表的指针连接,连杆另一端与可伸缩测杆连接,可伸缩测杆的端部设有检测触头;塞规A中心设有用于穿过杆身的内孔A,塞规B中心设有用于检测触头实施检测的内孔B;其中,杆身外设有用于转动杆身的位置调整盘,位置调整盘与塞规A之间设有调整盘支座。检测时通过旋转位置调整盘转动杆身,使检测触头在内孔B的内孔壁上绕行移动,根据指示表上的刻度值差值,获得待检测的接箍的螺纹轴线不重合度;能够应用于油田现场检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套管接箍参数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箍螺纹轴线不重合度的检验工具及其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油套管是油气田开采所用的重要物资装备,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油气田生产安全和开采效率。目前,各大油田采用的油套管多数执行API相关标准,如API SPEC 5CT和APISPEC 5B等。其中API SPEC 5B对油套管接箍螺纹的各项参数做了明确要求,规定了各项参数的公差范围。制造厂根据产品标准要求加工油套管,按工艺进行检验判定合格批产品进行交付。油田检验部门根据标准和入库检验规范对收货产品进行检验验证,合格产品方可进行下井使用。
在制造厂生产检验和油田现场检验实践应用中发现,油套管接头的有些螺纹参数检测手段少、检测工具复杂,难以在制造现场或油田检验现场实际使用。比如,油套管接箍轴线不重合度的检验,API SPEC 5B标准中要求:对于套管和油管接箍,在接箍端面上测得的两端螺纹轴线最大不重合度不得超过0.031in(0.79 mm)。标准中提到了一种台式检测仪,该检测仪结构复杂,操作步骤多,类似一种实验室仪器,检测效率低,难以在油田现场检验中设置和使用。因此需要提出一种便捷的、能在油田现场检验中有效实用的检验油套管接箍螺纹轴线不重合度的工具和方法,来验证生产的油套管接箍螺纹轴线不重合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箍螺纹轴线不重合度的检验工具及其检验方法,解决了针对油套管接箍螺纹轴线不重合度难以在油田现场检验的现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箍螺纹轴线不重合度的检验工具,包括塞规A、塞规B 和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包括杆身、指示表和检测端,检测端包括可伸缩测杆,杆身内设有连杆,连杆一端与指示表的指针连接,连杆另一端与可伸缩测杆连接,可伸缩测杆的端部设有检测触头;塞规A中心设有用于穿过杆身的内孔A,塞规 B中心设有用于检测触头实施检测的内孔B;其中,杆身外设有用于转动杆身的位置调整盘,位置调整盘与塞规A之间设有调整盘支座。
优选地,使用时,塞规A装配于接箍的接箍A端,塞规B装配于接箍的接箍B端,检测单元穿设于内孔A和内孔B中,使指示表置于塞规A外侧,使可伸缩测杆置于内孔B的内壁上。
优选地,调整盘支座为中心设有内孔的柱管,内孔用于穿过杆身。
进一步优选地,塞规A外侧设有与柱管外壁配合的定位凹槽。
优选地,位置调整盘与杆身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杆身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一端固定于杆身内壁,限位块另一端与连杆贴合,限位块用于保持连杆的稳定转动。
优选地,可伸缩测杆一端设有转向器,连杆另一端通过转向器与可伸缩测杆垂直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可伸缩测杆包括多节套管式检测杆和弹簧,弹簧一端连接转向器,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多节套管式检测杆的顶端;使用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多节套管式检测杆处于伸长状态,使检测触头与内孔B的内壁贴合。
优选地,塞规A和塞规B通过螺纹连接装配于待检验的接箍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