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9330.3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竹;卢罡;唐伟;李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G05D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马士腾 |
地址: | 1000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无人机飞控技术领域。一种无人机飞控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模块、动力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和控制端,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动力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对其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所述动力模块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和无人机姿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通信模块连接无人机与控制端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控制端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操控,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依据信息采集模块的数据。本发明采集多类型信息,为自动规划航线提供高可靠支撑;全角度感知,对阻碍物进行及时规避,可应对两侧狭窄或通道环境的航行,增强可控性和高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飞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系统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飞控系统,作为无人机的大脑,随着技术的发展在逐步改变中。目前的无人机飞控系统,多采用机载控制器、传感器、远程控制端的模式,进行飞行控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无人机的使用范围逐渐增加,其飞行速度、高度、航行距离,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目前,对于无人机的管理,并未接入空中管控系统,缺乏统一性。同时,对于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意外状况,通过远程控制无法高效、快速的作出反应,需要加强无人机系统的自动驾驶和半自动驾驶控制功能。关于飞行器机载系统,处理器宕机意味着飞行器坠亡,系统稳定性受到限制;关于自动驾驶判断,仅采用距离计算,导致缺乏可靠性;无法有效识别物品的类型,仅通过轮廓存在误判和错判;对于自动航线控制,及时性无法得到满足;对于通信,单一连接缺乏可靠性;对于机队编组飞行,缺乏同一控制,稳定性不高,达到高精准度的统一性较为困难;对于数据缺乏可靠性;对于信号中断,缺乏高可靠性的处理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载系统可靠性、信息采集对自动驾驶支撑不足、数据连接可用性、环境物建模方法不完善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飞控系统,包括信息处理模块、动力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和控制端,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动力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数据通信模块,对其进行数据传输与控制,所述动力模块为无人机提供飞行动力,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获取外界环境信息和无人机姿态数据信息,所述数据通信模块连接无人机与控制端进行数据通信,所述控制端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操控;所述信息处理模块依据信息采集模块的数据,生成三维地形图;所述信息处理模块控制无人机的飞行航线并记录飞行轨迹;
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设置有主芯片模组和备用芯片模组,所述主芯片模组与所述备用芯片模组通信连接;
所述动力模块设置有姿态控制器、发动机和螺旋桨,所述姿态控制器驱动发动机运转,对螺旋桨的状态进行调整;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有GPS、气压计、风速计、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有磁传感器,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有球形雷达组,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有视觉模块,所述视觉模块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信息采集模块设置有激光测距仪;
所述数据通信模块设置有电台通信、WiFi通信、卫星通信和蜂窝通信,所述数据通信模块设置有Zigee通信。
优选的,所述摄像装置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摄像装置包含可见光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其中一组所述摄像装置通过陀螺稳定转台与机身连接,另一组设置固定安装在机体的底部下方位置。
优选的,所述数据通信模块设置有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应答模块。
优选的,所述信息处理模块设置有内置存储和外置存储插槽。
一种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9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