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稳定、安全的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8317.6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3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陈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修存医药技术开发(天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9/18 | 分类号: | A61K49/18;A61K4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何静 |
地址: | 300451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试验区(中心***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稳定 安全 核磁共振成像 造影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造影剂领域,涉及一种T1增强核磁共振纳米胶体造影剂,其可用作治疗和诊断应用以及临床和生物医学研究应用,用于提高核磁共振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别,增强信号对比度和提高软组织图像的分辨率,是一种高效、稳定、安全的核磁共振造影剂,基于Gd@Au核壳结构的纳米胶体由Gd@Au组成造影部分,若干Gd原子被紧密包覆在Au外壳内,Au外壳上搭载水溶性高分子或其他功能性生物分子,其具有合成简便,磁学/光学/药学性质高度灵活可调控、用量小,对比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在核磁共振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造影剂领域,涉及一种T1增强核磁共振纳米胶体造影剂,可用作治疗和诊断应用以及临床和生物医学研究应用。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可向任意方位断层扫描等技术灵活性,加以涵盖质子密度、弛豫、化学位移等多参数特征以及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对比度无辐射、无损伤等优势,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在临床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某些组织和肿瘤的弛豫时间相互重叠,成像质量差,明暗对比不清晰,容易导致误诊。为了提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差别,增强信号对比度和提高软组织图像的分辨率,需要摄入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目前,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可以分为T1 型和T2型,其中,T1型因能增强给药区域对比度而更具有诊断价值,是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首选方案。
Gd元素因其具有稳定的电子组态和7个未成对电子,在减少水分子上氢核的自旋-晶格弛豫(T1弛豫)方面最为有效,但Gd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因其化学性质无法直接给药,Gd3+离子组成的无机盐摄入后在人体内产生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反应,因而也无法直接应用。现有基于Gd3+的造影剂,一般都是Gd3+的螯合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用量大,对比效果不理想,且在一定化学环境下有解离并释放Gd3+的风险。基于化学合成的Gd@Au核壳结构纳米胶体 (FGCA),具有方法简便,磁学/光学/药学性质高度灵活可调控的特点。经过早期研究,其具有单颗粒弛豫率高,化学性质稳定,安全性高,用量较小等优势,在核磁共振成像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因此,发展一种用量小,对比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有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稳定、安全的核磁共振造影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基于解决如上问题的考虑,本发明提供了基于Gd@Au核壳结构的纳米胶体方案,其组成是,由 Gd@Au组成造影部分,若干Gd原子被紧密包覆在Au外壳内。Au 外壳上搭载水溶性高分子或其他功能性生物分子。
本发明提供了该Gd@Au的核壳结构,单个粒子包含的Gd原子数约达500个,每个Gd原子在400MHz磁场下也显示出18mM-1s-1的T1弛豫率,所有的Gd原子都包含在金元素的外壳内。
再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造影剂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验证。实验证明只有王水可以导致金元素保护外壳溶解,氧化Gd元素并释放出Gd3+,在生理pH下,甚至一般强酸强碱性和氧化性条件下都保持稳定,不会释放出Gd3+,提高了该造影剂的安全性。
除此以外,本发明提供了本类型的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可根据不同功能需要,进行较大调整,具备灵活机动性。包括改变磁性金属内核,以其他磁性金属元素替换Gd;改变金元素外壳厚度来提高造影剂的灵敏性;以及金元素本身的SERS性质;也可以使用功能性生物大分子附着在金元素表面,为该造影剂赋予新的生物药学功能。
与现有造影剂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FGCA可作为一种高效、稳定、安全的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FGCA采取全化学合成,步骤简单,质量可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修存医药技术开发(天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修存医药技术开发(天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83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