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折射率的光扩散板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3423.5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林;张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鑫时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2 | 分类号: | G02B5/02;G02B1/16;G02B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视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84 | 代理人: | 陈海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射率 扩散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折射率的光扩散板及其合成方法,其主要包括三层,分别为第一外表面层、第二外表面层和中间层,其中以上所述的三层扩散板的基材相同,而第一外表面层和第二外表面层中的功能型微粒相同,其用来提升表面层的特殊功能,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在第一外表面层、第二外表面层和中间层中均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2%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通过引入高折射率角度的光扩散剂,丰富了光的折射角度,增加了光通过不同的材料的折射角度的可能性,更多的改变光的方向,使得光源通过光扩散板时混光效果更好,透光率大大增加,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符合TFT‑LCD产品的需求和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材料领域,较为具体的,涉及一种多折射率的光扩散板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光扩散板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LED照明以及成像等系统中,使入射光充分散射,实现更柔和、均匀的照射效果。光扩散板是在生产实心板的时候,在原料中添加光扩散剂而形成的。扩散剂通过均匀分布在板材内,使得光线经过板材时,碰到扩散剂颗粒发生反射、折射、散射的效果,从而是光线能够均匀得透过板材但又不会露出光源,达到从点光源到面光源的变化。适用于直下式LED电视机背光模组、LED照明,具有高辉度、高扩散性,提高背光源的发光分布均匀的扩散效果。
光扩散板是光线通过以PMMA/PC/PE/PS等为塑料基材的扩散层,遇到与其折射率相异的扩散粒子时,会发生多方向、多角度的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现象,以此获得光学扩散效果,现有的光学级聚苯乙烯的折射率为1.51~1.52;有机硅粒子的折射率为1.42-1.45,PMMA粒子的折射率为1.45-1.49,二氧化钛粒子的折射率为1.42-1.45,能否找到一种现有的成本低的材料且与上述材料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使得光通过不同的材料,折射的角度不同,从而改变光的方向,使得光源通过光扩散板时透光率大大增加成了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折射率的光扩散板及其合成方法,其主要包括三层,分别为第一外表面层1、第二外表面层3和中间层2,其中以上所述的三层扩散板的基材相同,而第一外表面层1和第二外表面层3中的功能型微粒相同,其用来提升表面层的特殊功能,例如抗UV、抗静电、发泡等功能;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在第一外表面层1、第二外表面层3和中间层2中均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2%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4,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4的主要成分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和甲醛原料均廉价易得,并且二者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率较快,二氧化硅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4的折射率为1.6-1.7,通过引入高折射率角度的光扩散剂,丰富了光的折射角度,增加了光通过不同的材料的折射角度的可能性,更多的改变光的方向,使得光源通过光扩散板时混光效果更好,透光率大大增加,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符合TFT-LCD产品的需求和发展。
一种多折射率的光扩散板,其包括:第一外表面层1、中间层2、第二外表面层3,所述的第一外表面层1分为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的中间层2分为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的第二外表面层3分为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的中间层2的上表面与第一外表面层1的下表面结合,所述的中间层2的下表面与第二外表面层3的上表面结合;所述的第一外表面层1、中间层2和第二外表面层3的基材相同,其特征在于:第一外表面层1、中间层2和第二外表面层3均添加了有机硅粒子、二氧化钛粒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4,第一外表面层1和第二外表面层3中添加抗UV剂、抗静电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4的主要成分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进一步的,第一外表面层1、中间层2和第二外表面层3每层中的有机硅粒子、二氧化钛粒子、二氧化碳粒子和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4的重量份数配比相同,分别为:90%~95%光学级聚苯乙烯或者PMMA粒子,1%~2%有机硅粒子,1%~2%二氧化钛粒子,1%~2%二氧化碳粒子,1%~2%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二氧化硅复合微球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鑫时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鑫时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34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