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气缸套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2675.6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黄韦;童身亮;葛乃进;顾江平;程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00 | 分类号: | F02F1/00;B21C23/14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气缸套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气缸套及其加工工艺,包括支撑肩,所述支撑肩包括上肩部和下肩部,所述上肩部位于下肩部上方,所述上肩部外侧一端开设有第一倒角,所述上肩部内侧一端开设有配合凹槽,所述下肩部外侧一端开设有第二倒角,所述下肩部底面为密封配合面,所述下肩部内侧一端开设有第一改性凹槽和第二改性凹槽,所述第一改性凹槽和第二改性凹槽相互连接,同时通过采用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对未挤压的气缸套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进行挤压,提升了其凹陷深度,增强了气缸套的疲劳强度,进一步提升了气缸套的寿命,并且设置密封配合面,使气缸套与发动机缸体密封配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气缸套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汽车的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汽车发动机开始向高爆发压力、高功率的方向发展,而气缸套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零件,承受高温高压燃气的循环作用,其中气缸套支撑肩位置的工作环境最为恶劣,气缸套支撑肩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使用性能。
现今的发动机在长期运行中,其气缸套支撑肩下端容易产生裂纹,甚至断裂,严重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目前传统的增加气缸套支撑肩下端强度的方法是气缸套整体采用高抗疲劳性的材料,通过材料性能的提升来改善气缸套支撑肩的抗疲劳强度,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1)高抗疲劳性的材料,如贝氏体材料,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其含有的合金材料高,同时铸造工艺复杂,成本上会有浪费;2)即便生产出高性能的材料,其可加工性也差,加工效率低,加工刀具成本高,可操作性不强。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气缸套及其加工工艺,通过专用的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对机加工后的气缸套支撑肩原有凹槽进行挤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强化材料,提升支撑部位的抗疲劳强度,从而提升缸套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强度气缸套,包括支撑肩,所述支撑肩包括上肩部和下肩部,所述上肩部位于下肩部上方,所述上肩部外侧一端开设有第一倒角,所述上肩部内侧一端开设有配合凹槽,所述下肩部外侧一端开设有第二倒角,所述下肩部底面为密封配合面,所述下肩部内侧一端开设有第一改性凹槽和第二改性凹槽,所述第一改性凹槽和第二改性凹槽相互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配合面为斜面,且所述密封配合面与水平面呈0-30°夹角,所述密封配合面靠近第二倒角的一端不低于密封配合面靠近第一改性凹槽的一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改性凹槽半径为0.4-1.0mm,所述第二改性凹槽半径为1.0-1.6mm,所述第一改性凹槽与第二改性凹槽相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该高强度气缸套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未挤压的气缸套装夹在挤压机的装夹机构上;
步骤二、通过PLC控制器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装夹机构横向移动,之后转动第一千分尺和第二千分尺,调整未挤压的气缸套位置,调整结束后,通过PLC控制器启动第三电机和油缸,调整第一挤压轮至第一挤压位置;
步骤三、第一挤压轮位置调整结束后,通过PLC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机,带动未挤压的气缸套开始转动,同时通过PLC控制器启动油缸和第四电机,油缸带动第一挤压轮移动,第四电机带动第一挤压轮转动,进行第一次挤压;
步骤四、第一次挤压结束后,调整安装架,将第二挤压轮调整到第二挤压位置,通过PLC控制器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第一次挤压后的气缸套开始转动,同时通过PLC控制器启动油缸和第五电机,油缸带动第二挤压轮移动,第五电机带动第二挤压轮转动,进行第二次挤压;
步骤五、第二次挤压结束后,取下挤压后的气缸套,得到高强度气缸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未经安庆帝伯格茨缸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26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