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1483.3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1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完颜靖;孙一;李文胜;邱绍峰;周小斌;史明红;廖永亮;刘奥;范永光;宋丛丽;陈东;郭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B21/10;H04N5/76;H04N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何首春 |
地址: | 43006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轨道交通 地下 综合体 智能化 水灾 自动 监测 系统 | ||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现场感知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计算分析设备以及可视化展示设备;
所述现场感知设备包括设于综合体内的全自动水位流量计(1)、光纤光栅液位计(2)以及红外视频摄像机(3);所述现场感知设备安装在综合体地势较低处出入口及综合体内轨行区、水泵房、集水井、排水沟和/或集水口位置;
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包括水位流量计交换机(4)、光纤光栅解调仪(5)、摄像头交换机(6)、水灾核心交换机(7)以及NVR硬盘录像机(8);所述水位流量计交换机(4)的水流数据,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5)的水压数据以及所述摄像机交换机(6)的水位数据,都传输至所述水灾核心交换机(7),该水灾核心交换机(7)将汇集、处理的数据传输给所述计算分析设备;
所述计算分析设备包括监测数据分析计算服务器(9)和联动报警器(10),两者联动可预警水灾灾害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流量计交换机(4)留有若干个供全自动水位流量计(1)连接的端口,且每个端口上使用相同的转发或过滤逻辑,构建全自动水位流量计监测数据的局域网,实现全自动水位流量计监测数据的汇集、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光栅解调仪(5)设定有水位阈值,当水位变化量超过阈值时,该光纤光栅解调仪上搭载的算法识别程序向监测数据分析计算服务器(9)推送对应等级的预警数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交换机(6)留有若干个供红外视频摄像机传输数据连接的端口,各端口使用相同的转发或过滤逻辑,构建红外视频摄像机监测数据的局域网,实现水位监测数据的汇集、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VR硬盘录像机(8)用于输入来自水灾核心交换机(7)的视频数据流,其支持多路高清视频图像接入,通过NVR技术实现高清视频图像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VR硬盘录像机(8)还支持视频图像的远程管理、视频图像的预览分析以及千兆网口视频图像数据的实时上传、本地预览、视频录像回放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数据分析计算服务器(9)设定有阈值管理模块,若传输数据超过阈值,则会传输报警信息给联动报警器(10)发生警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水位标尺与所述红外视频摄像机(3)配套使用,安装在综合体出入口与路面齐平处,实现综合体出入口及轨行区水位高度信息采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光栅液位计(2)呈阵列式分布,除了安装于多条地铁线路汇聚的城市地下综合体,还安装于每条线路对应车站的两端,并通过光缆实现中间数据的传输流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智能化水灾自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设备和计算分析设备布置在地下综合体综合监控室内,所述可视化展示设备布置在车控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14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