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存储和数据分析的智慧物业社区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469250.X | 申请日: | 2021-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9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雷钟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拥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G06F16/2458;G06Q50/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存储 数据 分析 智慧 物业 社区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云存储和数据分析的智慧物业社区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对社区车库内的所有车位进行统计,并从各车位对应的车位费用缴费记录中提取最后一次缴费对应的缴费到期日,进而将当前日期与提取的最后一次缴费对应的缴费到期日进行对比,从中分析出待缴费车位,以此对待缴费车位对应的车主进行自动提醒缴费,实现了对车位费用缴纳管理的自动管理;同时将当前日期与各租赁车位对应的租赁结束日期进行对比,从中分析出到期租赁车位,此时对各到期租赁车位对应的到期租赁状态进行主动确定,从中筛选出空余租赁车位,进而各租赁住户进行空余租赁车位的智能匹配,实现了对租赁类车位租赁管理的主动智能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社区物业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社区物业车位管理技术,具体为一种基于云存储和数据分析的智慧物业社区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和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的日趋完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社区物业管理已经成为广大居民关注的焦点,现在的社区物业管理已从传统单一的环境卫生管理扩展到集环境卫生管理、门禁管理、消防管理、车位管理等多方面管理于一身的智能物业管理。对于车位管理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逐渐进入家庭,小区规模不断扩大,出入住宅社区的车辆迅速增加,住宅社区的车位管理智能化已经势在必行。
但目前社区的车位管理大多只集中在车位上停放车辆的停放规范管理,而对车位费用的缴纳管理和租赁类车位对应的租赁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其车位费用缴纳管理和租赁类车位租赁管理目前还属于人工被动管理方式,这种人工被动管理方式智能化水平低下,且由于人工管理的局限性易导致管理遗漏和管理迟滞,一方面降低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其使得管理效果收效甚微,同时还增加了社区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进而降低了住户的车位管理体验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集主动自动智能管理于一体的一种基于云存储和数据分析的智慧物业社区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云存储和数据分析的智慧物业社区管理系统,包括社区车库车位统计分类模块、车位基本信息获取模块、车位缴费记录提取分析模块、车位费用缴纳自动提醒模块、租赁车位租赁结束日期统计模块、租赁车位到期租赁状态主动确定模块、空余租赁车位地理位置获取模块、租赁住户租赁参数统计模块和空余租赁车位智能匹配终端;
所述社区车库车位统计分类模块用于对社区车库内存在的所有车位进行统计,同时获取各车位对应的车位属性类别,进而将相同车位属性类别对应的车位进行归类,由此得到租赁类车位对应的各车位和产权类车位对应的各车位,其中租赁类车位对应的各车位记为各租赁车位,产权类车位对应的各车位记为各产权车位,此时对各租赁车位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编号,分别标记为1,2,...,i,...n,对各产权车位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编号,分别标记为1,2,...,j,...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拥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拥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92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