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眼成像重合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60093.6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郭鑫民;张建隆;张勇;杨振;张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1/04 | 分类号: | G01M11/04;G01M1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冯建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眼 成像 合度 检测 系统 方法 | ||
一种复眼成像重合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涉及一种成像检测系统及方法。图像计算机显示热像仪检测到的红外图像并分析其像素坐标信息,纵向一维移动台上固定横向一维移动台,横向一维移动台上固定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移动台控制计算机实现横向一维移动台及纵向一维移动台的位置控制,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的出像窗口与热像仪的探测窗口水平对应,掩模组件作为光阑安装在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的出像窗口外端,通过旋动调整螺钉能够调整相对于复眼透镜阵列的位置,阵列排布的取光口通过遮光块进行封堵。可以定量检测红外复眼成像系统合成的红外图像的重合度,标定红外复眼系统的技术参数,作为评价红外复眼成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检测系统及方法,尤其是一种复眼成像重合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属于光电成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由黑体光源、靶标透镜和复眼透镜阵列组成。靶标透镜和复眼透镜阵列是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的核心光学组件,靶标透镜一侧表面上刻蚀的靶标和复眼透镜阵列一侧面的微透镜一一对应,靶标经光源照射后通过复眼合成靶标图像,用于模拟红外光学目标。由于靶标透镜和复眼透镜阵列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形状误差、位置误差和两组镜片的装配精度误差,综合导致靶标经复眼合成的图像在二维平面上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分散。镜片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越高,红外复眼成像系统所合成图像的离散度越小,重合度越高,图像越清晰。因此,定量地检测出红外复眼成像系统所合成的图像在二维平面上的位置一致性,量化红外复眼成像系统合成图像的清晰度,对评价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的性能指标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缺少对复眼成像重合度进行有效检测的系统及方法。
发明内容
为检测红外复眼合成图像的清晰度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眼成像重合度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它可以定量检测红外复眼成像系统合成的红外图像的重合度,并以此为检测结果量化所合成图像的清晰度,用于检测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的成像一致性,标定红外复眼系统的技术参数,作为评价红外复眼成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复眼成像重合度检测系统,包括包括实验台、图像计算机、热像仪、掩模组件、红外复眼成像系统、横向一维移动台、纵向一维移动台、移动台控制器以及移动台控制计算机,所述实验台上固定安装图像计算机、热像仪、纵向一维移动台、移动台控制器和移动台控制计算机,所述图像计算机显示所述热像仪检测到的红外图像并分析其像素坐标信息,所述纵向一维移动台上表面固定横向一维移动台,所述横向一维移动台上表面固定红外复眼成像系统,所述移动台控制计算机发送控制信号给所述移动台控制器分别实现对横向一维移动台及纵向一维移动台的位置控制,所述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的出像窗口与热像仪的探测窗口水平对应形成检测光路,红外复眼成像系统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安装在出像窗口内的黑体光源、靶标透镜及复眼透镜阵列,所述复眼透镜阵列上呈阵列排布有多个复眼透镜子结构,所述靶标透镜上呈阵列排布有与所述复眼透镜子结构一一对应的多个靶标,所述黑体光源、靶标透镜上的所述靶标与对应的复眼透镜子结构共同组成复眼子系统,所述掩模组件作为光阑安装在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的出像窗口外端,掩模组件包括掩模版及多个遮光块,所述掩模版四角位置共安装有八个调整螺钉与红外复眼成像系统的出像窗口紧固定位,通过旋动所述调整螺钉能够调整掩模版相对于复眼透镜阵列的位置,掩模版中间位置呈阵列排布开设多个取光口,所述取光口与复眼透镜阵列的复眼透镜子结构尺寸一致,所述多个遮光块一一插装在掩模版的多个取光口上对其进行封堵。
一种复眼成像重合度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红外复眼成像系统中选取一个复眼子系统进行单独成像检测,将该复眼子系统在掩模版上对应的取光口敞开,通过旋动调整螺钉调整掩模版相对于复眼透镜阵列的位置,使敞开的取光口与该复眼透镜子结构位置重合,掩模版上其余取光口分别用遮光块插装封堵,通过掩模组件遮挡除上述复眼子系统外的其它复眼子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600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发结晶系统
- 下一篇:结合视觉显著性的行星科学探测图像自适应量化编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