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芯片热源分层的热模型建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9672.9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8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邓二平;陈杰;刘鹏;黄永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烟台)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李彬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芯片 热源 分层 模型 建模 方法 | ||
1.一种芯片热源分层的热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芯片分为第一面热源(P1)和第二面热源(P3)以及一个在所述第一面热源和第二面热源之间的体热源(P2);
所述第一面热源的芯片集电极侧PN结距离集电极表面非常近,该部分产生的热量定义在集电极表面,在热模型中定义为面热源,表示为P1=I·VP+N;
所述第二面热源的沟道区距离芯片发射极表面非常近,该部分产生的热量定义在发射极表面,在热模型中定义为面热源,表示为P3=I2·RCH;
所述体热源的基区厚度占整个芯片厚度的98%左右,该部分产生的热量定义在整个芯片有源区中,在热模型中定义为体热源,表示为P2=I2·FRN(I);
其中:VP+N是芯片集电极侧PN结开启电压,FRN(I)是芯片基区电阻,RCH是芯片发射极侧沟道区的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热源分层的热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集电极侧PN结开启电压VP+N通过如下方式提取:
在较小电流范围(100mA以内)测量IGBT模块的I-V正向导通曲线,在如此小的测量电流内,沟道电阻和封装电阻上的导通压降忽略不计,但是基区的电阻较大,但是由于电流变化范围很小,基区电阻可以认为是恒定的,因此小电流下IGBT模块的导通压降可以表示为:
在较小电流范围内,I-V曲线几乎是线性的,对该线性区间进行反向延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VP+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芯片热源分层的热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区电阻FRN(I)通过如下方式提取:
在较大电流范围内(100A以内)测量IGBT模块的I-V正向导通曲线,在小电流时呈现非线性,在大电流时呈现线性,通过变换得到基区电阻在任意电流下的微分表达式:
根据IGBT模块在小电流范围内的I-V曲线,可以得到特定电流时的具体基区电阻,以此作为初始值,然后利用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上述微分表达式进行求解,得到任意电流下的基区电阻值FRN(I)。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芯片热源分层的热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电阻RCH通过如下方式提取:
沟道电阻和栅极电压紧密相关,当器件工作在饱和区时,沟道电阻可以表示为:
其中LCH、Z、μni和COX都是芯片的物理参数,和外部测试条件无关,因此用一个无量纲的数RCH0来表示,VG是施加的栅极电压,VTH则为阈值电压;
在不同栅极电压下测量模块的I-V曲线,电流相同时,不同栅极电压下通态压降的差值可以表示为:
上述公式中存在两个未知数RCH0和VTH,因此只需要3个栅压下的(I,V)值便可建立两个方程组,求解两个未知数,然后求出沟道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芯片热源分层的热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模型建模中封装电阻上的导通压降产生的热量不能定义在芯片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芯片热源分层的热模型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电阻Rpackage通过如下方式提取:
根据已提取的VP+N、FRN(I)和RCH,可直接计算Rpackag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烟台)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烟台)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96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